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4): 349-358.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279
    摘要2311)      PDF (1552KB)(278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青少年抑郁症的评估与管理
    罗学荣, 汤信海, 申艳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7): 700-703.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694
    摘要1908)      PDF (550KB)(105)   
    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全国数百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本文概述了青少年抑郁症的现状、诊断所面临的挑战,介绍了评估过程(包括病史采集、躯体检查、采用量表及诊断工具进行评估),同时对共患病及自杀风险进行评估,治疗应根据个体的个体特征及需求,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必要时的住院治疗。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关系疗法,而药物治疗则需谨慎选择合适的抗抑郁药,并密切监测可能的副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儿童早期社会性和人格发展与家庭教养
    丁艳华, 费知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7): 704-708.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693
    摘要1604)      PDF (743KB)(111)   
    儿童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受天性和教养长期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的首要影响源。家庭教养的接纳性/回应性和要求/控制性这两个重要维度的适宜结合,与儿童良好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结果存在稳定的联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早期亲子互动和睡眠时间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系
    曹慧, 严双琴, 高国朋, 汪素美, 谢亮亮, 江流, 谢芳芳, 陶芳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7): 785-78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390
    摘要1539)      PDF (546KB)(76)   
    目的 探索早期亲子互动和睡眠时间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正常体检的3岁儿童,通过问卷收集其亲子互动、睡眠情况的信息。在其5~7岁期间来门诊继续体检者,调查情绪和行为问题。共收集有效问卷399份,使用 χ 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调整人口统计学信息后,早期亲子互动得分低是同伴交往( OR=2.30,95% CI:1.16~4.58)及情绪和行为问题( OR=2.76,95% CI:1.54~4.95)的危险因素( P<0.05)。一天中总睡眠时间<12h的儿童更易发生同伴交往及情绪和行为问题( OR=2.26,95% CI:1.22~4.20; OR=1.73,95% CI:1.04~2.87, P<0.05)。联合作用显示:早期亲子互动低分组、睡眠时间<12 h/d的儿童发生同伴交往及情绪和行为问题异常的风险增加( OR=5.30,95% CI:1.53~18.27; OR=6.23,95% CI:2.15~18.45, P<0.05)。 结论 早期亲子互动质量不佳、睡眠时间不足会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产生不良影响,应给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识别和干预
    查彩慧, 欧婉杏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7): 697-699.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644
    摘要1512)      PDF (561KB)(110)   
    非自杀性自伤多见于青少年,其表现形式多样,但不以自杀为目的,目前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针对自伤行为的方式、影响因素、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干预的策略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青春期早期青少年身体满意度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尤丽君, 左霞云, 余春艳, 廉启国, 房宇航, 涂晓雯, 楼超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7): 713-717.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131
    摘要1447)      PDF (640KB)(73)   
    目的 探究上海市青春期早期青少年身体满意度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1~12月对上海市3所初中的6~8年级1 704名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匿名电子问卷收集数据,采用身体满意度量表和抑郁症状量表收集研究对象的身体满意度和抑郁症状情况。 结果 青少年身体满意度平均分数为(23.03±4.68)分(得分范围7~35分),青少年身体满意度在不同性别、主要照看人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感知的学习成绩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青少年抑郁症状平均得分为(15.94±5.05)分(得分范围6~30分),青少年抑郁症状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与父母分居、以及不同感知的学习成绩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身体满意度与抑郁症状得分存在负相关且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 β=-0.35, P<0.05)。不同性别青少年身体满意度与抑郁症状得分的关联存在差异(男生: β=-0.30,女生: β=-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青春期早期青少年身体满意度与抑郁症状存在负相关,提高身体满意度可能有利于减少青少年的抑郁情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学龄儿童生活方式对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
    李文静, 马倩倩, 陈晨, 李骏, 毋丹丹, 曾令霞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7): 718-72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250
    摘要1404)      PDF (825KB)(78)   
    目的 探索生活方式对学龄期儿童心理行为状况的影响,为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2023年5月8—20日在西安市5所小学抽取1 200名9~13岁学龄儿童进行纸质问卷调查,使用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对其近半年内的行为和情绪问题进行评价,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学龄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生活方式等信息,采用 χ 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关联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研究中学龄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2.4% (252/1 127),各因子中以思维问题最为突出(14.8%),其次为社交问题(10.6%)。儿童非常挑食( OR=4.595,95% CI:1.593~13.249, P=0.005)、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超过3h( OR=3.644,95% CI:1.640~8.096, P=0.001)、每天视屏时间>2h( OR=2.691,95% CI:1.311~5.527, P=0.007)或>3h( OR=3.542,95% CI:1.848~6.789, P<0.001)、从来不做家务( OR=7.477,95% CI:1.372~40.733, P=0.020)是学龄儿童发生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而偶尔( OR=0.530,95% CI:0.315~0.892, P=0.017)或经常( OR=0.447,95% CI:0.266~0.753, P=0.002)参加体育锻炼、身体不适时选择找卫生员( OR=0.205,95% CI:0.115~0.365, P<0.001)或看医生( OR=0.341,95% CI:0.150~0.772, P=0.010)、婴幼儿时期很少患病( OR=0.435,95% CI:0.219~0.866, P=0.018)、有4个及以上好朋友( OR=0.270,95% CI:0.093~0.783, P=0.016)将有助于降低学龄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 结论 学龄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与其生活方式高度相关,应关注儿童思维和社交问题,提倡科学饮食、积极锻炼、鼓励儿童适当参与家务劳动、减少视屏时间,控制不良生活习惯将有助于其行为问题的改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家庭伤害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影响
    刘思佳, 黄垂灿, 樊利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7): 757-761.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16
    摘要1362)      PDF (601KB)(56)   
    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伤害是家庭因素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已成为危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严重公共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国内尚缺乏家庭伤害与儿童青少年心理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之间关系的综合论述。本文从家庭伤害相关理论、主要内容及其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回顾,探讨家庭伤害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影响,旨在提高我国学者对家庭伤害的认识,共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中医儿童保健专科建设专家共识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5): 465-470.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318
    摘要1230)      PDF (1044KB)(32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从言语病理学角度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沟通障碍
    杨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3): 233-236.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114
    摘要1128)      PDF (722KB)(317)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沟通、语言与社交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本文从言语病理学的角度分析ASD儿童的基本沟通能力、语言发展特点以及社交语用方面的表现特征并介绍相应的评估工具,同时提出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干预策略,强调采用医疗、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综合干预模式,以期全面提升该群体的沟通、语言和社交能力,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儿童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刘振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5): 475-479.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280
    摘要1060)      PDF (669KB)(162)   
    发育性协调障碍(DC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诊断率低,症状出现早,阻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DCD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有利于减轻该疾病的终身不良影响。但目前国内大众对该病仍缺乏认识,医疗工作者对DCD的早期筛查及干预不够重视。本文概述发育性协调障碍的临床特征、早期筛查与诊断,并从西医干预、中医干预两个层面阐述DCD的临床治疗,首次提出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希望以此促进DCD儿童早期筛查工作的开展,为DCD的干预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方法,提高其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儿童扁头综合征与运动发育迟缓的相关性研究
    徐伟, 何成川, 陈雪娇, 黄名寿, 宋冠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5): 480-483.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665
    摘要970)      PDF (592KB)(123)   
    目的 分析儿童扁头综合征(DPB)与运动发育迟缓的相关性,为DPB患儿早期运动发育筛查与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在绵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7 826名6~12月龄儿童,经过测量后筛选出2 776例DPB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病率。并将2 761 例DPB患儿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DPB组,并纳入正常儿童1 9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评估各病例组及对照组儿童的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 t检验对各组儿童的粗大运动商(GMQ)和精细运动商(FMQ)进行分析,采用 χ2检验对各组儿童的运动发育迟缓率进行分析。 结果 DPB的患病率为35.47%。轻度、中度、重度DPB组和对照组的GMQ和FM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71.271、194.877, P<0.05)。进一步比较,轻度DPB组与对照组的GMQ和FM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重度DPB组的GMQ和FMQ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迟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7.478,5.777, P>0.05)。 结论 绵阳地区DPB患病率较高,DPB患儿不会增加患运动发育迟缓的风险,但中、重度DPB患儿运动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健康儿童。提示应尽早筛查DPB患儿,对中、重度DPB患儿进行运动发育筛查及运动促进锻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发育性协调障碍医-校-家多场景联合干预的创设
    贾飞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5): 471-474.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281
    摘要951)      PDF (472KB)(91)   
    发育性协调障碍(DCD)是一种终身存在不良影响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根据运动学习和运动控制理论,改善运动需结合患儿个体、任务和所处环境。针对DCD儿童的干预不能只局限在医院,更合理的模式应是囊括医院-学校-家庭三种场景下的联合治疗。本文就此干预模式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进行阐述,目的是为DCD患儿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婴幼儿养育照护中早期学习机会的创设
    童梅玲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2): 117-121.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044
    摘要778)      PDF (753KB)(198)   
    UNICEF和WHO在儿童发展目标中均提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养育照护。养育照护强调照护人要为儿童早期发展创设适宜的养育环境,以促进其健康和潜能的发展。其中早期学习机会的提供是创造高质量养育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围绕创设早期学习机会的重要性、早期学习环境创设、支持策略及相关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婴幼儿养育照护中创设早期学习机会提供参考与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遗传代谢病的治疗进展
    梁雁, 罗小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9): 929-933.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988
    摘要733)      PDF (763KB)(13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婴儿运动发育影响因素和交互作用分析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胡月, 鲍筝, 王荣环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5): 502-506.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555
    摘要731)      PDF (1202KB)(70)   
    目的 分析婴儿运动发育影响因素的层次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婴儿运动发育迟缓的早期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北京市妇幼信息系统”儿童保健系统综合查询模块,导出并整理2020年1月1日—2021年8月31日在北京市通州区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0~1岁运动发育筛查”的婴儿相关体检数据,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筛查结果“阳性”的416例婴儿作为病例组,队列中按照婴儿月龄1∶1匹配选择筛查结果“阴性”的416例婴儿作为对照组。通过 χ 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Exhaustive CHAID分类树模型分析婴儿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和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并计算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出生体重<2 500g( OR=3.28)、剖宫产 ( OR=1.63)、户外活动时长≤1h/d( OR=3.07),未补充维生素D剂( OR=2.68)是婴儿运动发育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 P<0.01)。Exhaustive CHAID分类树分层显示,低出生体重是运动发育筛查阳性的首要危险因素,其次是户外活动时长、服用维生素D情况和分娩方式等。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未补充维生素D剂与低出生体重对婴儿运动发育筛查阳性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OR=13.76,95% CI:1.20~158.08)和相加交互作用( RERI=10.22,95% CI:5.05~15.38)。 结论 应关注低出生体重、剖宫产婴儿的早期运动发育,重视其维生素D补充剂量和户外活动时长,加强婴儿运动发育的早期筛查和分层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养育照护融合家庭干预模式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实践与展望
    李廷玉, 韦秋宏, 李燕, 魏华, 代英, 陈立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9): 937-940.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682
    摘要627)      PDF (636KB)(10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患病率逐年增高,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随着轻症及智力正常ASD儿童数量的增加,康复与干预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如何提升家长的养育照护能力,以促进ASD儿童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介绍一种融合养育照护到家庭干预中的新模式,该模式特别适用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ASD早期干预,并为全球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婴幼儿回应性照护水平和育儿信心的关系
    刘潘婷, 张蕾, 洪琴, 池霞, 童梅玲, 钱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2): 133-137.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689
    摘要565)      PDF (501KB)(90)   
    目的 调查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现状,分析婴幼儿回应性照护水平与照护者育儿信心之间的关系, 为提高婴幼儿回应性照护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22年10月—2023年2月抽取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3岁以下婴幼儿1 02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卡瑞坦尼育儿信心量表和婴幼儿回应性照护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层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照护者育儿信心与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关系。 结果 1)回应性照护水平与婴幼儿年龄(H=21.196)、怀孕方式(Z=-2.072)、孕期保胎史(Z=-4.713)、孕期疾病史(Z=-4.504)、出生孕周(H=41.358)、足月小样儿(Z=-3.497)、新生儿颅内出血(Z=-5.42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Z=-2.184)、母亲文化程度(H=9.419)、家庭收入(H=11.211)以及家庭类型(H=15.360)有关(P<0.05);2)育儿信心与婴幼儿回应性照护具有显著相关性(r=0.421,P<0.01);3)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当控制人口学因素对婴幼儿回应性照护水平的影响后,照护者育儿信心对回应性照护水平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B=0.623,P<0.05)。 结论 婴幼儿回应性照护水平会受照护者育儿信心的影响,增加照护者育儿信心可有效提高婴幼儿回应性照护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儿童青少年骨健康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王爱, 周冰倩, 于健, 曹虹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9): 980-983.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32
    摘要538)      PDF (728KB)(87)   
    骨质疏松症起病于儿童时期,生长发育期间的骨强度和骨量积累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以及脆性骨折至关重要。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作为儿童及青少年骨质疏松首选的骨量评估技术,可结合临床有意义的骨折对骨质疏松症做出诊断。通过对体力活动、营养摄入、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干预可以增加峰值骨量和骨密度(BMD)。医院、家庭、学校、互联网等多方应合力加强骨质疏松知识普及,促进儿童及青少年疾病认知和骨保护行为养成。本文就儿童及青少年骨质疏松的定义、评估工具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为促进儿童及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饮食治疗与挑战
    王峤, 巩纯秀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9): 934-936.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894
    摘要514)      PDF (571KB)(57)   
    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FCS)是一组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编码脂蛋白脂酶的 LPL基因变异或参与调控脂蛋白脂酶活性的蛋白编码基因变异引起。明显升高的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通常>10mmol/L)以及由此引起的发疹性黄色瘤、高脂血症性视网膜病变、脾肿大、复发性腹痛和胰腺炎发作是FCS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胰腺炎是本病威胁患者生命、导致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且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血TG水平明显相关。FCS患者使用常规降脂药物通常无效,目前长期严格的极低脂肪饮食是此病的主要治疗方式。通常每日饮食来源的脂肪摄入量占能比需低至10%~15%,同时需保证必需脂肪酸的摄入。FCS的饮食治疗可短时间内降低患者血浆TG水平,并有效预防高TG血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长期实施和遵循饮食指南的极低脂肪饮食模式仍面临挑战。调查显示,许多患者存在心理及社会生活问题。因此,FCS需要药物治疗、遗传咨询、营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婴幼儿入托影响因素及在托婴幼儿托育情况分析
    董文红, 姚新萌, 许鑫, 吕丽娜, 汪沙沙, 郑双双, 王蕾, 朱冰泉, 邵洁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2): 122-126.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670
    摘要463)      PDF (661KB)(123)   
    目的 了解浙江省0~3岁婴幼儿入托影响因素及在托婴幼儿托育情况,为政府制定托育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1月,在浙江省下辖6个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保门诊及辖区托育机构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基本信息、家长养育照护知识、态度和行为、喂养情况和在托情况等信息。共收回有效问卷1 756份。 结果 相比从未入托的婴幼儿,入托婴幼儿月龄更大(24月龄及以上占比94.4% vs. 30.1%,χ 2=835.27)、多为本地户籍(87.2% vs. 81.5%,χ 2=12.25)、父母亲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占比更高(母亲:83.6% vs. 74.2%,χ 2=35.29;父亲:79.9% vs. 70.0%,χ 2=27.01)、家庭年收入>20万元者占比更高(49.5% vs. 28.2%,χ 2=110.49)、祖辈为主要照护者的比例更低(16.7% vs. 26.8%,χ 2=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月龄越大,婴幼儿入托可能性越高(6~23月龄组:OR=6.70;24~35月龄组:OR=134.03;36~42月龄组:OR=699.33;P<0.05);父母年收入高也是促进婴幼儿入托的因素(10~20万元组:OR=1.63;20~50万元组:OR=2.96;>50万元组:OR=4.62, P<0.05)。反之,祖辈参与越多,婴幼儿入托可能性越低(两代人参与,OR=0.57;祖辈为主,OR=0.26, P<0.05)。对在托婴幼儿调查显示,82.8%的入托婴幼儿选择的是纯托育机构、97.4%接受全日托服务、71.4%托育费用不超过3 000元/月。超过95%的入托婴幼儿家长对托育机构的餐食、服务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均表示满意,但有32.1%的入托婴幼儿家长明确表示该机构未设置母乳喂养室。 结论 婴幼儿月龄、祖辈参与育儿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是影响婴幼儿入托的主要因素。政府应适当增加小月龄儿托位,加快优质、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同时强化托育机构服务质量监管、评估和提升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我国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营养现状及缺乏共病问题
    荫士安, 杨振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3): 301-306.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146
    摘要458)      PDF (617KB)(435)   
    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仍然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儿童中同时存在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问题,0~12岁儿童中维生素A以边缘性缺乏为主(约30%);0~18岁健康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较普遍,其中严重缺乏率为2.46%、缺乏率为21.57%、不足率为28.71%,缺乏率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高。由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各自的生物活性代谢物视黄酸和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3具有激素样特性,而且这两种代谢物都是由体内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从其维生素前体合成,通过与核激素受体结合远程对靶细胞两者可能发挥协同作用。在中低收入国家和贫困地区的5岁以下营养不良儿童中,同时存在较高比例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共病),这会以高度特异性的方式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除了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如生长迟缓、运动发育迟缓),还增加感染性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特应性皮炎)、神经发育障碍(抽动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同时补充,可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婴幼儿辅食添加的新理念
    汪之顼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4): 362-367.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250
    摘要334)      PDF (1443KB)(457)   
    婴儿在母乳喂养后期至完全适应于多样化平衡膳食之前,有一段食物过渡期,这个阶段引入的乳类以外的食物,从补充能量和营养素的角度被称为辅助食品(简称辅食)。引入辅食的过程称为辅食添加(CF)。添加辅食的目的和意义,除了补充能量和营养素以外,还包括促进进食技能发育和精细运动功能,促进进食与食物相关心理行为合理发展,影响食物过敏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以及促进儿童肠道菌群多样化发展。在婴儿满6月龄时,从富含优质铁营养的肉泥类开始,尽快实现多样化食物暴露,是符合上述原则的喂养建议。本文通过分析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目的,回顾了CF的历史发展,解读基于CF新理念的相关婴幼儿喂养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袁淑娴, 林一凡, 赵艺璇, 卫海燕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9): 1040-104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05
    摘要334)      PDF (1724KB)(4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婴儿俯卧活动指南
    吴琼, 王晓彤, 黄艺文, 张延峰, 杨玉凤, 张霆, 朱宗涵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8): 813-820.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433
    摘要289)      PDF (2211KB)(330)   
    俯卧活动是指在成人的鼓励和看护下,婴儿清醒时俯卧并且不受限制地活动四肢和躯体。作为生命早期发育进程中婴儿能够移动身体前的一项重要身体活动方式,俯卧活动具有促进婴儿大运动和认知发展、预防位置性头颅畸形和超重肥胖等重要意义。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多个国家发布的身体活动指南和共识对婴儿期俯卧活动做出了推荐,而我国尚无相关指南。首都儿科研究所联合运动科学、儿科学和儿童保健学领域的专家成立指南工作组,共同编写了《婴儿俯卧活动指南》。该指南是我国首个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的俯卧活动指南,应用人群为婴幼儿养育照护相关从业人员和家长。《婴儿俯卧活动指南》遵循了婴儿运动发育规律,从俯卧活动指导原则、时间和频次、活动类型以及监测与评估等4个方面提出推荐,为婴儿科学和安全进行身体活动以满足其身体发育需求提供专业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干预方法及发展趋势
    邹红, 朱健芳, 罗佳怡, 李丹丹, 吴迪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3): 317-321.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684
    摘要267)      PDF (624KB)(19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交往和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范围狭窄等症状。目前,针对ASD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行为干预、药物干预、物理干预、体育干预及补充与替代医学干预方法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ASD的干预方法将朝着个性化干预、深度学习技术、基因治疗和神经反馈技术等方向发展。这些新的干预方法将有望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临床特征及诊治研究进展
    孙艳会, 李杨方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9): 999-1003.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386
    摘要264)      PDF (676KB)(123)   
    语言发育迟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发育障碍,并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对其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产生持久性的影响,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可持续到成年。早期积极干预、治疗将极大改善语言发育异常对儿童短期和长期不良影响,对患儿语言能力的恢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研究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运动干预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功能的研究进展
    侯耀奇, 宋湘勤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3): 291-295.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031
    摘要256)      PDF (530KB)(18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社交障碍是其典型症状之一,会限制其与他人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交关系,对生活和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传统治疗方法虽有效,但耗时且成本高,而运动干预作为一种新兴治疗策略已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球类运动、格斗类运动、水上运动以及综合运动都已经在干预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梳理了针对ASD儿童社会功能而采用的运动干预相关研究,进行整合与分析,旨在为ASD儿童的治疗、干预方案的开发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中国学龄前儿童社会情绪与交流能力评估量表的研发及应用
    王婧涛, 吴骞, 魏文飞, 董柯娜, 王琳, 刘灵, 朱忠良, 卢玉山, 李晖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7): 732-738.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23
    摘要253)      PDF (728KB)(130)   
    目的 构建中国学龄前儿童社会情绪与交流能力评估量表(CSECA),并检验其信效度,为临床儿童保健及心理健康早期干预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 方法 采用国际认可的量表编制流程,2021年12月—2022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在西安、佛山、九江和天水等城市招募3~6岁儿童2 009人,通过访谈建立初始条目,因子分析进行条目筛选和信效度检验。以长处与困难问卷(SDQ)为校标,计算效标效度。 结果 1)量表涵盖掌控感、自主性、管理情绪、社交能力、情感感受5 个维度构成,编制4个分量表,条目分别为22、24、26、29个,均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校标效度,方差累计贡献率为 57.80%~66.58%。2)各分量表总分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 0.81~0.90,各维度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71~0.90。各分量表与SDQ校标关联效度0.573~0.849,总分的重测信度为 0.78~0.89,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51~0.58。3)量表评分标准:以< P 10、P 10- P 50P 50- P 90、> P 90作为等级分界点,分为偏低、一般、良好、优秀四个等级标准。4)初步应用结果:在被试人群中筛查出社会情绪与交流能力预警征阳性率分别为3岁9.38%、4岁29.44%、5岁11.80%、6岁8.23%,4岁社会情绪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结论 建立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SECA,并在临床上进行了初步应用,表明量表具有稳定的因素结构和较好的信效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智力障碍的诊治挑战
    章依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6): 581-585.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567
    摘要233)      PDF (669KB)(24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中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也是智力障碍(ID/DD)人群中最常见的共病之一。共病患者的症状复杂,且功能损害严重,导致诊断困难和治疗效果不佳。对于ADHD共病ID的治疗,需要综合非药物和药物治疗。总体来说,跨专业的综合评估和治疗,结合长期随访和个性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共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营养与生命早期脑发育
    邵洁, 高嘉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4): 368-371.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273
    摘要230)      PDF (515KB)(303)   
    生命早期是大脑发育的快速时期,也是脑发育的关键期/敏感期。蛋白质、长链不饱和脂肪酸(LCPUFAs)、铁、锌、碘、叶酸、胆碱以及维生素A、D、B 6、B 12通过参与关键神经发育过程而影响大脑发育。不同大脑区域/回路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具有依赖特定营养素的关键/敏感期,发生于该时期的营养素缺乏,即使予以补充纠正,仍可能影响大脑发育轨迹而导致长期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受损。本文通过阐述生命早期主要营养素缺乏对大脑发育的作用及可能的敏感/关键时间窗,及其与远期认知和行为发育的关系,为营养疾病的预防干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的防控、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肠道营养与儿童体格发育的现状、挑战与展望
    李平, 毛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11): 1161-1162.   DOI: 10.11852/zgetbjzz2024-1105
    摘要215)      PDF (475KB)(22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兰州市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与心理行为的关联
    黄蕾, 南楠, 苏悦, 王鹏丽, 伍晓艳, 郭金仙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3): 242-247.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396
    摘要211)      PDF (788KB)(174)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不同类型视屏时间与心理行为的关联,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2023年2―3月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兰州市6所幼儿园的1 361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获取视屏相关信息,同时采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评估心理行为问题。 结果 学龄前儿童每天视屏超标率为36.96%(503/1 361)。视屏使用以看电视动画片为主,其次是教育类APP。困难总分异常的检出率为11.61%(158/1 361),以同伴交往(32.26%)及亲社会行为(12.34%)异常最为突出。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相关因素后,总视屏时长≥2h/d是困难总分异常的危险因素( OR=1.802);看电视动画片≥2h/d是困难总分异常( OR=2.409)、同伴交往( OR=2.222)的危险因素;玩游戏≥1h/d是困难总分异常、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行为及同伴交往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教育类APP<1h/d是困难总分异常( OR=0.615)、亲社会行为( OR=0.549)的保护因素,但使用≥2h/d是品行问题( OR=2.302)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兰州市学龄前儿童视屏状况不容忽视,过度使用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存在显著关联。家长和学校应重视学龄前儿童亲子及同伴互动,加强对学龄前儿童视屏行为的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不同注意力、控制力水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功能特点
    刘子奇, 刘思奇, 陶梦娇, 任永颖, 李冠男, 孙静, 王昕, 张建昭, 杨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6): 591-596.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69
    摘要207)      PDF (615KB)(150)   
    目的 分析不同注意力、控制力水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认知功能的特点以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多动症门诊就诊的ADHD儿童共104例,进行韦氏、视听整合持续操作测验(IVA-CPT)及认知功能测试。依据IVA-CPT结果,将ADHD儿童分为注意缺陷型(ADHD-I)、多动冲动型(ADHD-HI)及混合型(ADHD-C)。采用SPSS 23.0比较三种亚型ADHD儿童认知功能特点,并分析认知功能与症状评分、注意力、控制力的相关性。 结果 三组患儿智商、数学认知能力、数字推理能力、序列关系、短时记忆广度(倒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两比较,ADHD-HI型儿童的智商、数学认知能力、数字推理能力、序列关系均优于ADHD-C型及ADHD-I型( P<0.05)。ADHD儿童的认知能力与智商呈正相关( r=0.332~0.399, P<0.05)。在认知功能与IVA成绩的相关性分析中,ADHD儿童的序列关系和比较大小测试成绩与IVA-CPT结果呈低度正相关( r=0.300~0.337, P<0.05),而认知功能与SNAP-Ⅳ症状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中,未出现明显的相关性( r<0.3)。 结论 注意力水平较低的ADHD儿童其认知功能较差;注意力与序列关系、比较大小测试成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儿童血清维生素K 2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王培康, 纪霞, 张曼, 张新凯, 刘星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3): 286-290.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711
    摘要205)      PDF (634KB)(150)   
    目的 分析儿童血清维生素K 2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骨强度不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期间,在重庆市数家市、县级医院儿科门诊体检行血清维生素K 2检测的4 145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清维生素K 2相关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完成血清25-(OH)D和腰椎骨密度测定的学龄期儿童844例,分析维生素K 2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结果 血清维生素K 2缺乏的总体检出率为61.6%(2 553/4 145),不同年龄段间血清维生素K 2缺乏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39.364, P<0.05),婴儿期和学龄期检出率较高。儿童维生素K 2水平受季节和母亲文化水平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5.310,9.990, P<0.05)。骨量发育正常组和不足组儿童年龄( Z=3.416)、性别( χ 2=9.218)和血清维生素K 2水平( χ 2=5.8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维生素K 2缺乏是学龄期儿童骨量发育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37,95% CI:1.03~1.83, P=0.030)。 结论 儿童群体中维生素K 2缺乏率较高,应重点关注婴儿期和学龄期儿童;学龄期儿童骨量发育不足与血清维生素K 2缺乏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模态评估的现状与建议
    冯廷勇, 王雪珂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6): 586-590.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434
    摘要204)      PDF (595KB)(18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源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多模态评估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以促进对ADHD更准确的诊断,还能为制定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因此,本文就ADHD当前的评估现状、多模态评估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和探讨,旨在增进对多模态评估方法的认识和应用,提升ADHD儿童的诊疗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家庭养育环境与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相关研究
    徐玉英, 郭晨鸣, 梅方璇, 张玺, 余立平, 董佳丽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5): 559-565.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892
    摘要198)      PDF (645KB)(103)   
    目的 了解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现况,分析其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为提高幼儿社会情绪发展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以湖北、河南两省某儿童保健机构的39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及家庭养育环境进行调查。 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90份,其中男童199人(51.0%),女童191人(49.0%),幼儿平均年龄(27.13±6.86)月,年龄分布以24~36月幼儿居多,共305人(78.2%)。不同照顾者户籍( Z=-3.570)、父亲文化程度( H=17.106)、母亲文化程度( H=7.980)、家庭人均月收入( H=13.986)、家庭养育环境( Z=-8.881)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家庭养育环境与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r=0.582, P<0.01)。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养育环境中的社会适应/自理( β=0.30,95% CI:0.18~0.52, P<0.01)及语言认知维度( β=0.22,95% CI:0.07~0.59, P<0.05)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家庭养育环境与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发展密切相关,应提高幼儿主要照顾者的养育知识与技能,为幼儿构建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情绪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小于胎龄儿神经认知发育的研究进展
    王蔚沁, 刘钟泠, 霍言言, 万勤, 刘巧云, 吴丹, 陈凌燕, 陈津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5): 527-533.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382
    摘要193)      PDF (804KB)(103)   
    小于胎龄(SGA)儿相较适于胎龄(AGA)儿有更高的神经认知发育不良发生率,本文回顾了近年来SGA儿童神经认知发育相关文献,研究显示在脑血流与脑结构方面,SGA儿童因生长受限会产生“脑保留效应”,但这并不能保障大脑的正常发育,血流受限又会造成SGA儿童脑结构的改变,包括大脑皮层、海马体和小脑在内的多个脑区域的总白质和灰质体积减少,导致头围减小。在神经认知结局方面,SGA儿童在智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功能等各个神经认知领域的评分均较低,造成学习成绩差、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的风险增加,易导致严重神经障碍,如脑瘫、癫痫和视听力障碍,并引起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焦虑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共病。在导致SGA儿童神经认知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方面,研究提示妊娠高血压、妊娠体重异常、吸烟以及追赶生长与SGA神经认知发育不良结局相关。已有研究发现改善认知发育不良的最佳干预方式包括补充营养素、持续母乳喂养、高质量的教育以及适宜的早期干预(响应式养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我国2~6岁儿童适应能力发育的影响因素
    崔佳音, 李瑞莉, 王利红, 政晓果, 杨慧敏, 朱莉琪, 郭淑玲, 赵璐, 赵文华, 杨振宇, 张倩, 王玉英, 徐韬, 陈博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3): 280-285.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054
    摘要192)      PDF (803KB)(136)   
    目的 了解我国2~6岁儿童适应能力发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适应能力发育促进的举措提供参考。 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以14省28个调查点的3 319名2~6岁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0岁~6岁儿童行为发育评估量表》(WS/T 580-2017)对儿童适应能力发育商进行测查,同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及其家长的相关信息。 结果 3 319例2~6岁儿童适应能力水平临界偏低及低下占7.68%,中等占66.25%,良好及优秀占26.06%。其中5~6岁儿童适应能力水平为良好及优秀的人数占比较3~岁组和4~岁组更低( χ2=59.29, 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显示:儿童性别( β=0.06)、出生孕周( β=-0.05)、是否为独生子女( β=-0.04)、留守儿童( β=-0.04)、主要看护人( β=-0.06)、父母的文化程度( β=0.09、0.10)、家长是否主动关注儿童情感( β=-0.06)、儿童是否玩家庭自制玩具( β=-0.04)是儿童适应能力发育商的影响因素。女童、足月儿、独生子女、非留守儿童、主要看护人为父母、父母文化程度高、家长常主动关注儿童情感、玩家庭自制玩具的儿童适应能力发育商较高。 结论 我国2~6岁儿童适应能力发育水平多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与多种因素相关,可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以促进儿童适应能力得到良好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母乳主要活性成分对婴儿肠道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吕丽娜, 朱冰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4): 424-428.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07
    摘要192)      PDF (529KB)(109)   
    肠道微生物组在维持一生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婴儿时期是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分娩方式、抗生素和喂养方式等。母乳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如母乳低聚糖、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母乳微生物群等,对婴儿微生物群的建立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综合阐述上述母乳生物活性因子影响婴儿微生物群定植和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上述物质如何通过肠道细菌影响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