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政策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委会
主编/副主编介绍
在线办公
作者登陆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下载中心
综合收费平台版面费手机端缴费操作手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论文写作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编辑工作流程图
利益冲突声明表
作者贡献声明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知网
西安交通大学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
中华预防医学会
出版: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辑部
主编:杨玉凤
发行代号 52-180
ISSN 1008-6579 CN 61-1346/R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技术类杂志,是我国唯一一部儿童保健领域的专业性期刊。
...更多
虚拟专题
更多>>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2025年 第33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8-10
上一期
专家笔谈
乳糖在肠道的代谢与乳糖不耐受症
李宇, 武庆斌
2025, 33(8): 813-816. DOI:
10.11852/zgetbjzz2025-0676
摘要
(
)
PDF
(8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糖代谢主要依赖于乳糖酶的水解作用,其活性受基因调控和发育阶段影响。乳糖不耐受症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和发育性4类,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方法包括氢呼气试验、乳糖耐量试验和基因检测等,但尚无简便可靠的方法学诊断标准。治疗策略涵盖饮食调整、酶替代疗法和益生菌应用等。本文总结了乳糖在肠道的代谢机制及乳糖不耐受症的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进展,对深入了解乳糖代谢机制及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论著
不同月龄婴儿血清25-羟维生素D与智力发育的相关性
杨茜, 张婧洁, 石影, 刘艳敏, 张永花
2025, 33(8): 817-822. DOI:
10.11852/zgetbjzz2024-1318
摘要
(
)
PDF
(10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婴儿智力发育的关联性,以评估维生素D对婴儿智力发育的潜在影响。
方法
选取2023年11月—2024年9月期间在兰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的205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描述其一般情况,并记录3、6、12月龄时的25-(OH)D水平与发育商。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25-(OH)D水平与发育商的独立相关及其与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拟合方法来分析25-(OH)D水平与发育商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婴儿在3、6、12月龄时的25-(OH)D水平分别为(29.35±10.21)、(29.97±8.21)、(33.04±6.11)ng/mL,发育商分别为(89.72±7.03)、(90.16±6.38)、(91.08±6.47)分。婴儿在不同月龄阶段的25-(OH)D水平与其发育商均呈显著正相关(
r
=0.496、0.474、0.437,
P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血清25-(OH)D是婴儿智力发育的正向影响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曲线分析显示25-(OH)D水平与智力发育商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P
for overall
<0.05,
P
non-linear
< 0.05),提示维生素D对智力发育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更为显著。
结论
兰州市婴儿在不同月龄段的25-(OH)D水平和智力发育水平状况均较为理想,且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定期监测血清25-(OH)D水平变化,对于预测和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孕妇童年期忽视经历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
王启文, 刘丹, 熊璐, 李诺, 张晶磊, 龚煜杰, 朱绍华, 朱元忠, 俞斌, 燕虹
2025, 33(8): 823-828. DOI:
10.11852/zgetbjzz2024-1449
摘要
(
)
PDF
(8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孕妇童年期忽视经历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并探索孕期抑郁症状和家庭支持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为减少不良出生体重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2年9—12月和2023年4—12月分别在某县妇幼保健院和某市综合医院产科医生的协助下,招募就诊的521名孕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童年期不良经历、孕期家庭支持等相关信息,以及子代出生信息。采用SPSS-PROCESS宏程序进行中介调节分析。
结果
共521名孕妇及其子代纳入研究,新生儿出生体重中位数为3 160.0 (2 900.0, 3 410.0)g,5.6%的新生儿为低出生体重,2.7%为巨大儿。中介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抑郁症状在忽视与出生体重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β
=-0.051, 95%
CI
:-0.082~-0.023);忽视对出生体重的影响、抑郁症状对出生体重的影响均受到家庭支持的正向调节(
β
=0.189, 95%
CI
:0.100~0.277;
β
=0.132, 95%
CI
:0.048~0.216)。
结论
孕期抑郁症状及家庭支持在孕妇童年期忽视经历与子代出生体重之间存在中介调节作用。早期识别有童年期忽视经历的孕妇,并针对孕期抑郁及家庭支持情况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不良出生体重的发生。
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顺应喂养干预在6~12月龄婴儿及其照护者中的应用
王雪, 李智慧, 孔燕, 于桂玲
2025, 33(8): 829-834. DOI:
10.11852/zgetbjzz2024-1373
摘要
(
)
PDF
(6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改变轮(BCW)理论的顺应喂养干预方案在6~12月龄婴儿及其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丰富顺应喂养干预具体实施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2—3月抽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保健科的70名婴儿及其照护者为研究对象,按其入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儿童保健科的常规喂养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BCW理论的顺应喂养干预。采用顺应喂养行为评价量表(RFPAT)、婴儿饮食行为问卷 (BEBQ)、婴儿年龄别体质量指数Z评分(BMI Z)对两组婴儿及其照护者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不同时间点的顺应喂养行为得分和饮食行为的食物响应、食物喜好、进食缓慢和过饱响应维度得分,以及婴儿BMI Z评分比较,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在干预3、6个月的顺应喂养行为和食物喜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食物响应、进食缓慢、过饱响应得分以及婴儿BMI Z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基于BCW理论的顺应喂养干预能显著提高照护者的顺应喂养水平,降低婴儿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婴儿健康的体格发展状态。
甘肃地区不同营养状况下骨龄提前的风险分析
达振强, 李婷婷, 南楠, 魏丽琼, 陈奕铭, 朱瑛, 高杨, 安旦旦, 张娜琪, 马昕, 郭金仙
2025, 33(8): 835-840. DOI:
10.11852/zgetbjzz2024-1224
摘要
(
)
PDF
(7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甘肃地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骨龄提前与超重/肥胖关系,以推动该地区儿童的营养干预和健康教育。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0月期间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体检的1 462名3~12岁儿童(男698例,女7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左手腕部X线片评估骨龄,同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重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不同性别、营养状态及年龄段的骨龄状态,并进一步探讨超重/肥胖与骨龄提前的相关性。
结果
总体分析人群中,低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占比分别为7.11%、8.41%和13.34%,骨龄提前和骨龄落后的儿童比例分别为7.87%和35.16%。女童骨龄提前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童(11.91%
vs.
3.44%,
χ
2
=71.296,
P
<0.05)。9~12岁儿童骨龄提前的比例(19.40%)显著高于6~8岁组(7.62%,
P
<0.05)和3~5岁组(1.01%,
χ
2
=119.802,
P
<0.05)。与BMI正常儿童(5.77%)相比,超重(17.07%)和肥胖儿童(16.92%)中骨龄提前的比例显著升高(
χ
2
=99.176,
P
<0.05)。超重和肥胖均为骨龄提前的危险因素,
OR
值分别2.488(95%
CI
:1.435~4.314,
P
<0.05)和2.330(95%
CI:
1.463~3.710,
P
<0.001)。BMI与骨龄年龄差呈显著正相关(
r
=0.361,
P
<0.001)。此外,BMI在预测骨龄提前中的
AUC
为0.735(95%
CI:
0.684~0.786,
P
<0.001),其最优截断值为16.699kg/m
2
(敏感度0.696,特异性0.739,约登指数0.435)。
结论
甘肃地区不同营养状态下儿童骨龄存在显著差异,超重和肥胖与骨龄提前呈显著正相关。建议定期监测超重及肥胖儿童骨龄,以便早期干预,促进儿童健康生长发育。
ω-3/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儿童肥胖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许玥, 郜统勋, 胡思源, 李梅芳, 栾奕博, 许晨霞
2025, 33(8): 841-847.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890
摘要
(
)
PDF
(26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运用孟德尔随机化(MR)的方法来探讨ω-3/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儿童肥胖的因果关联,以期为儿童肥胖的健康管理提供新的参考。
方法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数据,ω-3/6 PUFA等7种表型作为暴露因素,儿童肥胖为结局因素。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简单模型、加权中位数、加权模型等5种方法进行两样本MR分析。结论主要参照IVW法,其他分析方法的仅作为结果稳健性的参考。并进行异质性、水平多效性、MR-PRESSO、留一法、Steiger检验等敏感性分析。
结果
ω-3 PUFA(
OR
=0.82, 95%
CI
:0.71~0.96,
P
=0.012)、ω-3 PUFA与总脂肪酸比率(
OR
=0.83, 95%
CI
: 0.73~0.95,
P
=0.007)、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OR
=0.81, 95%
CI
: 0.69~0.95,
P
=0.011)与儿童肥胖呈负相关性,但ω-6/ω-3 PUFA比值与儿童肥胖呈正相关性(
OR
=1.18,95%
CI
: 1.04~1.34,
P
=0.013),未观察到ω-6 PUFA、ω-6 PUFA与总脂肪酸比率、亚油酸(PHA)与儿童肥胖存在显著的因果关联(
P
>0.05)。在敏感性分析中,除亚油酸外的其余六组数据均通过了全部检验,表明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结论
ω-3 PUFA、ω-3 PUFA与总脂肪酸的比率、DHA是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ω-6/ω-3 PUFA比值是儿童肥胖风险因素。在膳食中增加ω-3 PUFA的含量或平衡ω-3和ω-6 PUFA的摄入量可能有利于降低儿童发生肥胖风险。
学龄期儿童抗生素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
徐娴, 宣佳乐, 王斌, 李娟, 刘世建, 余晓丹
2025, 33(8): 848-853. DOI:
10.11852/zgetbjzz2024-1119
摘要
(
)
PDF
(6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学龄期儿童尿液中抗生素的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防控儿童抗生素暴露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10—12月曲阜市8所城区学校和4所郊区/农村学校、中山市6所市区学校和3所郊区/农村学校中的820名6~9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人口及社会经济情况、饮食情况、尿液中抗生素浓度等资料。将尿液中抗生素是否检出作为结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820名学龄期儿童尿液中人类专用抗生素(HAs)检出率为63.0%、兽类专用抗生素(VAs)检出率为34.3%、人兽共用但常用于人类抗生素(PHAs)检出率为46.3%、人兽共用但常用于兽类抗生素(PVAs)检出率为61.3%、HAs_PHAs(HAs和PHAs之和)检出率为76.5%、VAs_PVAs(VAs和PVAs之和)检出率为70.5%、32种抗生素总检出率为92.9%。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大的儿童尿液中HAs检出率低(
OR
=0.744);北方儿童较南方儿童HAs、PHAs、HAs_PHAs及所有抗生素检出率高(
OR
=2.494、6.930、5.250、4.757);城市儿童较郊区/农村儿童VAs检出率高(
OR
=1.703);父母教育水平高的儿童PHAs、HAs_PHAs检出率低(
OR
=0.314、0.627);家庭月收入高的儿童PHAs、HAs_PHAs、所有抗生素检出率低(
OR
=0.386、0.572、0.4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水果食用频率低(0~3次/周)是HAs和HAs_PHAs暴露的危险因素(
OR
=1.384、1.491);水果食用频率较高(>8次/周)是VAs暴露的危险因素(
OR
=1.784);禽类食用频率高(≥4次/周)是PVAs暴露的危险因素(
OR
=1.466);软饮料食用频率高(≥1次/周)是VAs_PVAs及所有抗生素暴露的危险因素(
OR
=1.394、1.816)。
结论
广东省中山市及山东省曲阜市学龄期儿童广泛暴露于抗生素,且年龄、家庭月收入、父母教育水平、城乡差异、南北差异、特定食物食用频率是学龄期儿童抗生素暴露的影响因素。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探讨肠道菌群及代谢通路与矮身材的因果关系
王文, 王喆, 蒋秀蕾, 姜妍琳, 胡英华, 王明月, 牟春笋, 王春香
2025, 33(8): 854-859.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323
摘要
(
)
PDF
(45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使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通路与矮身材的因果关系。
方法
使用荷兰微生物组计划(DMP)和FINRISK 2002(FR02)的肠道菌群全基因关联分析(GWAS)汇总数据和来自于GIANT Consortium的身高遗传信息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 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WME)、Simple mode、Weighted mode研究肠道菌群及代谢通路与矮身材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中以IVW法为主。结合敏感性分析、异质性检验、基因多效性检验和异常值检验等方法来验证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果
IVW结果显示有5种肠道微生物、3条代谢通路与矮身材存在因果关系,其中,Bacillales (
OR
=1.24,95%
CI
: 1.11~1.38,
P
FDR
=0.007) 、GCA-900066755(
OR
=1.06,95%
CI
: 1.03~1.09,
P
FDR
<0.001) 、“丙酮酸发酵为乙酸盐和乳酸II” (
OR
=1.04,95%
CI
: 1.02~1.06,
P
FDR
<0.001)、“尿酸盐生物合成/肌苷5'-磷酸降解” (
OR
=1.05,95%
CI
: 1.02~1.08,
P
FDR
=0.042)与身高呈正相关。Clostridium E sporosphaeroides (
OR
=0.93,95%
CI
: 0.89~0.97,
P
FDR
=0.023) 、Escherichia flexneri (
OR
=0.96,95%
CI
: 0.94~0.98,
P
FDR
<0.001)、GCA-900199385 sp900320755(
OR
=0.88,95%
CI
: 0.84~0.93,
P
FDR
<0.001)、“来自谷氨酸的血红素B生物合成”(
OR
=0.97,95%
CI
: 0.96~0.98,
P
FDR
<0.001)与身高呈负相关,未发现 IVs 存在基因多效性或显著异质性。
结论
肠道菌群及相关代谢通路与矮身材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其具体生物学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相关靶点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家庭婴幼儿照护质量评估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秦成洁, 陈月, 杨柳, 巫慧敏, 金晟娴, 梁燕, 任妍
2025, 33(8): 860-865. DOI:
10.11852/zgetbjzz2025-0101
摘要
(
)
PDF
(8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编制适合我国养育环境、规范且全面的0~3岁家庭婴幼儿照护质量评估工具,检验其信效度,为构建家庭照护质量评估量表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文献整理、专家共识,以婴幼儿养育照护框架为依据、《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为基础,结合婴幼儿自身特点,构建初始评估工具,经过预调查,专家研讨以及小组内部讨论对量表进行修改和调整。量表信度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折半信度检验;效度采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检验。
结果
最终形成包含安全照护、健康照护、营养照护、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5个维度,共54个条目的量表。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31,分半信度为0.848,重测信度为0.613;各条目因子载荷均>0.4,各因子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604~0.751之间,各因子间相关系数范围基本在0.501~0.715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构效度拟合指数提示模型拟合良好(
χ
2
/
df
=4.584、CFI=0.901、GFI=0.912、AGFI=0.901、IFI=0.901、RMSEA=0.035)。
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的家庭婴幼儿养育照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家庭婴幼儿养育照护质量的评估。
京津冀地区城市青少年健康素养状况及其与不良饮食行为的相关性
赵惠茹, 宋陆陆, 张剑峰
2025, 33(8): 866-870. DOI:
10.11852/zgetbjzz2025-0007
摘要
(
)
PDF
(5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城市青少年健康素养状况及其与饮食行为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为京津冀地区青少年饮食行为教育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4—5月对京津冀地区6 484名初中学生进行健康素养与饮食行为状况的调查,并采用
χ
2
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
结果
京津冀地区城市青少年健康素养低、中、高等级的比例分别为24.86%、56.92%和1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
2
=2 500.332,
P
<0.01)。青少年早餐摄入不规律、三餐进食不规律、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奶制品摄入不足、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的比例分别为36.26%、62.49%、19.65%、50.57%、54.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高等级健康素养相比,低等级健康素养与早餐摄入不规律(
OR
=1.24)、三餐进食不规律(
OR
=1.36)、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OR
=1.46)、奶制品摄入不足(
OR
=1.28)、经常饮用含糖饮料(
OR
=1.41)的不良饮食行为发生存在相关关联(
P
<0.05)。
结论
京津冀地区城市青少年健康素养处于中等水平,且与饮食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今后可通过提高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的方式降低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促进青少年营养均衡及健康发展。
综述
家庭干预在儿童非器质性喂养困难管理中的应用
祝莹莹, 张子皓, 祝家元, 喻金枝, 丁晨莉, 黄铮
2025, 33(8): 871-877. DOI:
10.11852/zgetbjzz2025-0212
摘要
(
)
PDF
(12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家庭干预在儿童非器质性喂养困难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范围综述,识别干预要素并总结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方法
遵循范围综述研究框架,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1月,并根据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汇总、提取和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家庭干预内容主要涵盖知识宣教、行为干预技巧、心理支持及用餐卫生等方面,干预时长从2周到12个月不等,主要结局指标包括生长发育、进食行为、喂养行为、心理情绪及可行性评价。纳入研究表明家庭干预可改善患儿的饮食行为,促进其生长发育,并优化家长喂养方式,提升其自我效能及亲子互动质量,但评价工具和干预时长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
结论
家庭干预在儿童非器质性喂养困难管理中具有可行性和积极效果。未来需在多学科协作下构建标准化干预体系,融入个性化调整,并通过构建适合本土的“客观测量主导、主观信息补充、生化指标验证”的三维评价模型,以优化干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儿童肥胖症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王烨妍, 王景刚, 郜莉, 郑浩轩, 陈永强, 曹建国
2025, 33(8): 878-882. DOI:
10.11852/zgetbjzz2024-1396
摘要
(
)
PDF
(6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症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生理上可加重骨骼关节负担,引发代谢紊乱;心理上易导致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此外,儿童肥胖显著提高了成年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本综述基于康复训练视角,全面涵盖了运动评估、运动处方制定、运动方法选择、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治疗等多个关键领域,详细阐述了针对儿童肥胖的正确运动干预策略。旨在深化医务人员对运动治疗儿童肥胖症的认识,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为儿童肥胖症的防治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非侵入性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潜在机制研究进展
徐河, 支金草, 常庆, 王艳
2025, 33(8): 883-887.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605
摘要
(
)
PDF
(6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迷走神经(VN)起自脑干,在脑-体间建立了双向沟通的桥梁,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nVNS)是一种具有主动调控功能的神经调控手段,近年来已经被应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例如在抑郁、癫痫等疾病中发挥着显著作用,但在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ADHD发病机制、nVNS作用机制的总结,发现两者在神经递质、炎症以及凋亡等方面存在着关联,探寻两者之间存在的潜在机制,以期为nVNS治疗ADHD奠定理论基础与治疗的思路。
临床研究
川崎病患儿疾病恢复早期身体活动水平评估
王聪颖, 张梦楠, 成童, 张明明, 王宏茂, 张霆, 关宏岩, 李晓惠
2025, 33(8): 888-892. DOI:
10.11852/zgetbjzz2024-1172
摘要
(
)
PDF
(5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学龄前期川崎病患儿疾病早期的身体活动(PA)水平,为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23年12月—2024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川崎病患儿为川崎病组,按1∶3以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在川崎病患儿病程1月时采用学龄前儿童园外运动行为问卷(P-PAQ)调查患儿近1周的身体活动水平。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治疗方案、实验室指标(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冠状动脉超声结果。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2名儿童,其中川崎病患儿28名、健康对照组儿童84名。川崎病患儿病程1月时园外总活动时间为99.36(56.79,130.18)min/d,户外活动时间为12.86 (10.71,14.29)min/d,中高强度活动时间为26.25(7.50, 53.32)min/d。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川崎病患儿园外总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中高强度活动时间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5.491、5.072、3.726,
P
<0.01)。所有川崎病患儿追踪至病程1月随访时,无冠状动脉并发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学龄前川崎病不伴冠状动脉并发症患儿疾病早期身体活动处于低水平,积极探索疾病恢复期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不同照护者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的研究
王宸, 吴维佳, 黄垂灿, 罗庆, 张春晖, 王平, 吴少晶, 樊利春
2025, 33(8): 893-896.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480
摘要
(
)
PDF
(5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主要照护者对0~18岁儿童维生素D不足的影响,为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不足的家庭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来自海南省18个地区的0~18岁12 630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由调查员使用自制调查表对照护者年龄、家庭类型、职业、文化程度进行调查,并取儿童空腹静脉血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儿童维生素D水平,采用χ
2
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海南省0~18岁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检出率23.42%(2 958/12 630)。不同性别(
χ
2
=215.284)、年龄(
χ
2
=1 484.55)、城乡分类(
χ
2
=180.202)、主要照护者(
χ
2
=229.889)、父母职业(
χ
2
=53.638、51.606)和文化程度(
χ
2
=87.965、91.826)及每日户外活动时间(
χ
2
=71.844)的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主要照护者为祖父母的儿童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发生的风险较高(
OR
=1.225,95%
CI
:1.009~1.487,
P
<0.05)。
结论
不同照护者对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水平存在显著影响。应重视儿童家庭环境,减少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的发生。
黑龙江省营养包覆盖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分析
潘星月, 孙玉华, 张赛赛, 宋洋, 于淼, 王慧颖
2025, 33(8): 897-901.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796
摘要
(
)
PDF
(5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营养包覆盖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为进一步科学开展儿童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统计2019—2023年黑龙江省项目实施情况,采用
χ
2
检验分析34个项目县及33个非项目县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指标的变化及差异。
结果
2019—2023年营养包发放率(
χ
2
=15 970.500)和有效服用率(
χ
2
=1 888.000)呈上升趋势(
P
<0.05);项目县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肥胖率、贫血率、中重度贫血率均呈下降趋势(
P
<0.05);项目县上述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1%、-19.7%、-13.6%、-14.8%、-18.8%、-24.7%、-27.8%,分别是非项目县的1.3、1.3、1.5、2.4、20.9、1.6、0.8倍;2023年项目县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
χ
2
=871.205)、消瘦率(
χ
2
=884.040)、超重率(
χ
2
=6 418.899)、肥胖率(
χ
2
=3 173.702)均低于非项目县(
P
<0.05)。
结论
黑龙江省营养包覆盖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显著改善,应持续有效开展营养改善项目。
四川省农村脱贫地区学龄前儿童抚养人营养知信行与儿童营养不良的相关性
陈诗琪, 张飘, 梁雪梅, 罗莅惟, 张嘉文, 叶玉娇, 赵梓伶, 罗敏, 朱瑞, 刘伟信
2025, 33(8): 902-906.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313
摘要
(
)
PDF
(7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脱贫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探索其与抚养人营养知信行的相关性。
方法
利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四川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资料,于2021年12月—2022年5月对来自四川省脱贫地区旺苍县的180名学龄前儿童及其抚养人进行基线调查,采用 2006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生长发育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采用
t
检验、
χ
2
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调查儿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0.0%(36/180),其中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检出率分别为15.0%(27/180)、7.8%(14/180)和4.4%(8/180)。儿童抚养人营养知识得分偏低,为(8.95±3.01)分,及格率为29.4%(53/180); 营养态度得分较高,为(26.80±4.67)分; 营养行为得分一般,为(5.14±1.36)分。抚养人营养行为得分与儿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检出率呈负相关(
OR
=0.72,95%
CI
: 0.53~0.97)。
结论
四川省脱贫地区学龄前儿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病率高,其抚养人营养知识水平低,改善儿童抚养人的营养行为可降低儿童营养不良风险。需针对当地儿童抚养人特点开展营养健康宣教,引导并改善抚养人营养行为,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
脑性瘫痪儿童共病智力障碍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媛媛, 公超, 刘娟, 刘家豪, 李佳蔚, 方立雅, 连贝贝, 曾佩, 郭津
2025, 33(8): 907-912. DOI:
10.11852/zgetbjzz2024-1510
摘要
(
)
PDF
(9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脑性瘫痪儿童共病智力障碍及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4年11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1~16岁脑瘫患儿39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70例,女122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与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WPPSI-Ⅳ)/中国儿童韦氏智力测验第四版(WISC-Ⅳ)、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育商/智商,将患儿的智力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采用
χ
2
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筛选出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纳入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究影响脑瘫患儿智力障碍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4组患儿间早产史(
χ
2
=6.476)、高胆红素血症史(
χ
2
=17.248)、GMFCS Ⅳ~Ⅴ级(
χ
2
=117.291)、痉挛型四肢瘫(
χ
2
=32.023)和妊娠期用药史(
χ
2
=36.6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史(
OR
=2.465,95%
CI
:1.619~3.747)、早产史(
OR
=1.478,95%
CI
:1.002~2.181)及GMFCS Ⅳ~Ⅴ级(
OR
=10.166,95%
CI
:6.166~16.743)是增加脑瘫儿童智力障碍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P
<0.05)。
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史、早产史及 GMFCS Ⅳ~Ⅴ级会加重脑瘫合并智力障碍儿童的病情,建议加强高危因素监测,对高风险儿童定期评估,实施早期干预,依据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康复干预方案,促进儿童神经功能良好发育。
陕西省学龄前儿童铁缺乏及贫血的流行病学调查
任姣姣, 龙磊, 余莉莉, 郭永莉, 李晓, 严萍, 王朝晖
2025, 33(8): 913-918.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835
摘要
(
)
PDF
(5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陕西省学龄前儿童铁缺乏(ID)、缺铁性贫血(IDA)及贫血患病率现况。
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在陕西省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5个城市的15个街道或乡镇为调查点。于2022年6月—2023年4月调查2 160例儿童,按年龄分为婴儿组(0.5~<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7岁)。采用问卷收集儿童出生情况、家庭情况等基本信息,采集末梢血液检测血常规及血清铁蛋白。统计学龄前儿童ID、IDA及贫血患病率,采用
χ
2
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因素间ID、IDA及贫血患病率差异及影响因素。
结果
有效调查人数2 156人,男1 075人,女1 081人,婴儿组310人,幼儿组612人,学龄前组1 234人。陕西省学龄前儿童ID、IDA及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1.8%、3.4%、10.9%,且关中地区(26.9%、5.2%、16.6%)高于陕北(15.6%、1.2%、1.9%)及陕南(13.2%、0.4%、3.5%)地区,婴儿组(28.7%、5.5%、16.8%)高于幼儿组(22.5%、3.8%、9.8%)及学龄前组(19.7%、2.7%、10.0%),农村县(23.0%、4.1%、14.4%)高于市辖区(19.9%、2.3%、5.7%)。ID、IDA及贫血的危险因素均包括居住在关中地区(
OR
=3.150、17.274、8.244,
P
<0.05)及母亲孕期存在贫血(
OR
=1.462、10.013、3.764,
P
<0.05),保护因素均为按照国家规定体检(
OR
=0.570、0.434、0.455,
P
<0.05)。
结论
陕西省学龄前儿童ID、IDA及贫血患病率有显著改善,但仍需重视关中、农村和婴儿等区域和重点人群的贫血防治工作。
苏州市相城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影响因素分析
张宏博, 卫慧, 于佳佳, 张旭, 耿小娇
2025, 33(8): 919-923. DOI:
10.11852/zgetbjzz2024-1077
摘要
(
)
PDF
(6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苏州市相城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儿童屈光不正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3年6月,在苏州市相城区10个乡镇街道63家托幼机构的在园儿童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11 698名4~6岁儿童进行屈光度检测和问卷调查,采用
χ
2
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屈光不正影响因素的分析。
结果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检出率为11.82% (1 310/11 804)。中班(
OR
=1.205)、母亲孕期被动吸烟(
OR
=1.344)、早产(
OR
=1.434)、过期产(
OR
=1.491)、儿童患过眼部疾病(
OR
=1.762)、看电视的距离未达到电视屏幕对角线5倍(
OR
=1.287)、偶尔在弱光环境下看书或写字(
OR
=1.173)、偶尔及经常熬夜(
OR
=1.166,1.417)是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
P
<0.05);睡眠12 h以上(
OR
=0.313)、父亲高学历(大专
OR
=0.716、本科
OR
=0.772、硕士及以上
OR
=0.647)是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保护因素(
P
<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发生风险较高,应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并注重母亲孕期保健,控制和减少儿童可控性眼病,培养儿童良好的用眼及睡眠习惯,早发现、早干预,促进儿童视力健康发展。
适宜技术
人工智能骨龄评测模型在儿童青少年的临床适用性
李少维, 何金水, 韩梅敏, 刘博文, 张东旭
2025, 33(8): 924-928.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806
摘要
(
)
PDF
(7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北美数据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骨龄评测模型对儿童青少年的临床适用性。
方法
根据Greulich-Pyle骨龄计算方法(G-P法),使用2017年北美放射学会(RSNA)公开的骨龄数据集——14 236张左手腕DR平片,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儿童骨龄人工智能评测模型(AIBAA-GP)。回顾收集2018年9月—2022年9月因家长自愿要求评测骨龄而来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拍摄左手腕部DR平片的患儿影像学资料。选择符合条件的1 709张,男童867张,女童842张,使用AIBAA-GP模型评测骨龄。评测的骨龄结果与生活年龄进行分析比较,测试完成后获得该模型在不同年龄段的结果差异。
结果
AIBAA-GP算法模型在1 709张DR平片的测评结果显示,骨龄评估结果与实际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分别为男童4、5、6、7岁组及女童3、4、5岁组,差异均值均在1.6岁以内。若按各年龄组骨龄评估结果与实际年龄间差异的均值进行相应调整,可将上述各组骨龄评估值分别上调-1.16、-1.14、-1.35、-1.29岁及1.59、-1.52、-1.06岁;男女童生活年龄与计算机预测骨龄显著相关(男
r=0.952,
女
r=0.885
)。
结论
基于北美人群数据集构建的AIBAA-GP算法模型在小部分年龄段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需对大部分年龄段评估结果进行微调后方可应用于临床辅助诊断。
新闻公告
祝贺《中国儿童保健杂志》首次入选中国科协“预防医学与卫生学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2025-04-27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5年出刊计划
2024-09-06
祝贺《中国儿童保健杂志》首次被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收录
2024-01-03
祝贺《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24-01-03
2024年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出刊计划
2023-10-25
祝贺《中国儿童保健杂志》被Scopus等多家国际主流数据库收录
2023-06-12
祝贺《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继续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23-2024年版
2023-06-12
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澳门儿科学会会长方文达教授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辑部座谈
2023-05-16
2022丝路儿童健康高峰论坛暨《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第六届编委换届会议 线上直播日程
2022-08-24
热烈祝贺《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入选CSCD数据库!
2021-05-28
祝贺《中国儿童保健杂志》荣获“2024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百佳科技期刊”
2025-01-10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关于 2023年中国儿童保健学术年会的征文通知
2023-04-21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创刊30周年系列征文通知
2022-12-09
2023年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出刊计划
2022-12-09
2022年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出刊计划
2021-10-12
2021年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出刊计划
2020-10-13
2020年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出刊计划
2019-12-16
2019年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出刊计划
2018-09-13
2018年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出刊计划
2017-08-08
2017年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出刊计划
2016-11-14
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视频中心
更多>>
微信
扫一扫,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