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4-09-10
    述评
    遗传代谢病的治疗进展
    梁雁, 罗小平
    2024, 32(9):  929-933.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988
    摘要 ( )   PDF (7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笔谈
    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饮食治疗与挑战
    王峤, 巩纯秀
    2024, 32(9):  934-936.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894
    摘要 ( )   PDF (5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FCS)是一组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编码脂蛋白脂酶的LPL基因变异或参与调控脂蛋白脂酶活性的蛋白编码基因变异引起。明显升高的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通常>10mmol/L)以及由此引起的发疹性黄色瘤、高脂血症性视网膜病变、脾肿大、复发性腹痛和胰腺炎发作是FCS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胰腺炎是本病威胁患者生命、导致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且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血TG水平明显相关。FCS患者使用常规降脂药物通常无效,目前长期严格的极低脂肪饮食是此病的主要治疗方式。通常每日饮食来源的脂肪摄入量占能比需低至10%~15%,同时需保证必需脂肪酸的摄入。FCS的饮食治疗可短时间内降低患者血浆TG水平,并有效预防高TG血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长期实施和遵循饮食指南的极低脂肪饮食模式仍面临挑战。调查显示,许多患者存在心理及社会生活问题。因此,FCS需要药物治疗、遗传咨询、营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治疗。
    养育照护融合家庭干预模式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实践与展望
    李廷玉, 韦秋宏, 李燕, 魏华, 代英, 陈立
    2024, 32(9):  937-940.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682
    摘要 ( )   PDF (6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患病率逐年增高,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随着轻症及智力正常ASD儿童数量的增加,康复与干预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如何提升家长的养育照护能力,以促进ASD儿童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介绍一种融合养育照护到家庭干预中的新模式,该模式特别适用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ASD早期干预,并为全球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科研论著
    幼儿气质在顺应喂养与幼儿肥胖相关饮食行为中的调节效应
    刘岩, 王佩, 孔燕, 于桂玲, 张广桦
    2024, 32(9):  941-946.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874
    摘要 ( )   PDF (8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顺应喂养对幼儿肥胖相关饮食行为的影响,并检验幼儿气质在其间的调节作用,为改善幼儿肥胖相关饮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5月—2023年2月在山东省4所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便利抽取650名超重/肥胖幼儿照护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照护者顺应喂养、幼儿肥胖相关饮食行为(食物响应、情绪暴食)、幼儿气质(努力控制、负面情绪)。结果 照护者顺应喂养得分为(65.58±8.73)分,幼儿食物响应和情绪暴食得分为(3.65±0.84)、(3.37±0.76)分。顺应喂养负向预测食物响应和情绪暴食(β=-0.451,95%CI:-0.521~-0.393;β=-0.522,95%CI:-0.591~-0.468,P<0.01);仅努力控制在顺应喂养和食物响应存在调节效应(β=-0.155,95%CI:-0.231~-0.087,P<0.01),即高努力控制者顺应喂养对食物响应的影响(β=-0.657,95%CI:-0.743~-0.484,P<0.01)大于低努力控制个体(β=-0.401,95%CI:-0.525~-0.312,P<0.01)。结论 顺应喂养和幼儿肥胖相关饮食行为有待改善。顺应喂养负向作用于食物响应、情绪暴食,努力控制调节顺应喂养作用于食物响应的过程。针对幼儿情绪暴食,应着重改善照护者顺应喂养;要最大化改善幼儿食物响应,应考虑顺应喂养和努力控制的综合作用。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早产儿并发症及1岁时神经发育的影响
    谢海霞, 罗洪霞, 刘海霞, 邵琴楠, 冯国隽, 文亚兰
    2024, 32(9):  947-952.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378
    摘要 ( )   PDF (6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对早产儿并发症及1岁时神经发育的影响,为围产儿管理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江油市人民医院出生的34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暴露于HCA及其严重程度分为对照组214例、轻度HCA组38例、中度HCA组56例和重度HCA组34例,比较4组早产儿并发症和纠正胎龄1岁时神经发育状况,并分析不同程度HCA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 4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剖宫产和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546、14.780、χ2=5.427、6.215,P<0.05)。在并发症方面,4组早产儿的早发型败血症(EOS)和Ⅱ级以上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3、2.457,P<0.05)。4组早产儿纠正胎龄1岁时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9、10.23,P<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与对照组相比,重度HCA组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均落后(P<0.05),中度HCA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落后(P<0.05);与轻度HCA组相比,重度HCA组适应性和大运动落后(P<0.05),中度HCA组大运动发育落后(P<0.05);与中度HCA组相比,重度HCA组大运动发育落后(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重度HCA组适应性(OR=1.559,95%CI:1.084~2.869)和大运动(OR=2.958,95%CI:1.824~4.662)发育落后的风险相对较高(P<0.05),中度HCA组大运动发育落后风险增高(OR=1.428,95%CI:1.014~3.752,P<0.05)。结论 HCA与早产儿EOS和Ⅱ级以上IVH的发生有关,且会增加早产儿1岁时神经发育异常的风险,尤其是中-重度HCA。
    新疆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和血压关系的关联研究
    王雯雷, 张俊, 厚磊, 张荣, 夏木斯叶·木依都力, 董言, 者炜, 沙吾拉西·热加甫, 方萍, 阿迪拉·苏力旦
    2024, 32(9):  953-957.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96
    摘要 ( )   PDF (7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掌握新疆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及血压偏高的现状,探讨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9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城区6所学校及郊区5所学校开展调查身体测量及问卷调查,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血压偏高分别按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7~18 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WS/T 610-2018)进行判定。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多因素Poisson回归计算超重肥胖率比(PRR)及其95%CI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7~17岁儿童青少年41 005人,其中超重率为15.8%,肥胖率为12.2%,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17.4% vs.14.3%,15.1% vs.9.4%,χ2=133.23、744.99,P<0.01);汉族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其他民族(18.5% vs.14.2%,17.8% vs.8.7%,χ2=75.61、301.76,P<0.01);城市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农村(16.3% vs.15.1%,13.3% vs.10.3%,χ2=10.56、80.40,P<0.01),且肥胖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χ2趋势=707.65,P趋势<0.01)。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3.2%,汉族血压偏高检出率高于其他民族(14.9% vs.12.2%,χ2=61.08,P<0.01);农村血压偏高检出率高于城市(14.6% vs.12.4%,χ2=37.07,P<0.01),且血压偏高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χ2趋势=2.05,P<0.01)。BMI正常组的血压偏高患病率10.9%,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血压偏高患病率分别为15.9%和23.3%。在调整年龄、民族和城乡等因素后,超重组血压偏高的患病率是正常组的1.50倍(95%CI:1.45~1.55)、肥胖组血压偏高的患病率是正常组的2.24倍(95%CI:2.09~2.40)。结论 重视男生超重肥胖的预防,尤其是年龄较小儿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学生,都应是血压防控的重点人群,要尽早在肥胖儿童中开展体重的综合干预与管理,从而控制血压,减少影响心血管代谢的危险因素,降低未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中国西部脱贫地区小学生体重状态和饮食行为干预效果研究
    吴妍, 刘莎, 高利旺, 李超, 魏炜, 龙宇, 张永红, 殷光玲, 白晶, 赵莉, 王友发
    2024, 32(9):  958-963.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095
    摘要 ( )   PDF (14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以学校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措施对西部脱贫地区小学生体重状态及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改善脱贫地区儿童双重营养不良问题提出参考。方法 在陕西和四川两省共3个脱贫县选择6所小学2~5年级学生,于2020年11月-2022年6月开展基线调查和整群随机对照干预研究,干预组进行为期18个月的营养不良防控及不健康生活行为改善,对照组开展近视防控宣教。基线纳入学生1 160名;终期随访1 079名,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602和477名。对学生进行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采用混合效应模型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超重/肥胖(OR=0.60)和消瘦(OR=0.47)发生风险较对照组降低(P<0.05)。地区分层结果显示,陕西干预组超重/肥胖(OR=0.54)和消瘦(OR=0.31)发生风险较对照组降低(P<0.05)。饮食行为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平均每周蛋类(β=0.41)、奶类(β=0.84)和水果(β=0.43)摄入频次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省结果不同,陕西、四川干预组蛋类(β=0.36、0.54)和奶类(β=0.96、0.64)摄入频次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四川干预组油炸食品(β=0.50)和糖果(β=0.64)摄入频次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学生肥胖和消瘦发生风险,改善我国西部农村脱贫地区学生体重状态及膳食摄入,但干预效果存在地区差异。
    早产儿出院后母婴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及其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孙瑜, 刘婉, 洪心敏, 刘国琴, 李培培, 李卫东, 郭锋, 邵子瑜
    2024, 32(9):  964-968.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159
    摘要 ( )   PDF (7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出院后实施母婴皮肤接触(SSC)对早产儿母乳喂养及其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为提高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6月1日—12月31日在合肥市妇幼保健机构建立早产儿出生队列,共103名早产儿进入队列,在早产儿出院后实施母婴皮肤接触。将出院后持续1个月实施母婴皮肤接触且完成随访的早产儿作为持续SSC组,将未坚持母婴皮肤接触但完成随访的早产儿作为间断SSC组。根据干预方案,分别在矫正1月龄、3月龄和6月龄时监测和评估早产儿母乳喂养及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 103名早产儿中,持续SSC组40例,间断SCC组60例,失访3例。 矫正1月龄时持续SSC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高于间断S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90,P=0.001)。矫正3月龄和6月龄时,持续SSC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间断S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627、4.931,P<0.05);持续SSC组矫正6月龄内持续纯母乳喂养的比例(47.5%)明显高于间断SSC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79,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后持续SSC是早产儿母亲坚持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OR=0.27,95%CI:0.09~0.80,P<0.05)。矫正3月龄、6月龄时持续SSC组和间断SSC组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各能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出院后持续实施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提高早产儿母亲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持续母乳喂养率。未发现出院后持续母婴皮肤接触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影响。
    上海市0~6岁儿童血砷水平与体格生长的关系
    林崟, 刘军霞, 张林, 颜崇淮
    2024, 32(9):  969-973.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612
    摘要 ( )   PDF (5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上海市儿童血砷水平、影响因素以及与体格生长的关联,为预防和干预由砷暴露引起的健康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2015年招募的具有血液样本、体格生长指标和人口基线数据的2 263名上海市0~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串联谱仪(ICP-MS/MS)测定全血总砷水平,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砷暴露与儿童体格生长的关联。结果 上海市儿童血砷的中位数水平为1.57μg/L。女童血砷水平高于男童(1.67μg/L vs. 1.47μg/L,Z=510 794.50,P<0.05);主要照看人吸烟的儿童血砷水平高于未吸烟的儿童(1.83μg/L vs. 1.52μg/L,Z=275 783.00, P<0.05),经常摄入海水鱼和淡水鱼的儿童血砷水平高于偶尔摄入海水鱼者(1.69μg/L vs. 1.34μg/L,Z=417 778.00,P<0.05)和淡水鱼者(1.69μg/L vs. 1.37μg/L,Z=443 342.00,P<0.05)。调整父母身高、体重、家庭经济状况后,砷暴露水平与儿童年龄别身高Z评分(β=-0.08, 95%CI:-0.12~-0.03, P<0.01)、年龄别体重Z评分(β=-0.07, 95%CI:-0.11~-0.03, P<0.01)及年龄别BMI-Z评分(β=-0.05, 95%CI:-0.10~0.00, P=0.03)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上海市0~6岁儿童的血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与膳食等因素有关,并与儿童体格生长存在负向关联。
    基础科研论著
    奶茶摄入诱导幼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
    李帆, 杨可欣, 张旭童, 陈凌波, 刘春豪, 徐鹏程, 胡浩, 孙晓明
    2024, 32(9):  974-97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41
    摘要 ( )   PDF (17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奶茶摄入对幼龄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为幼龄个体代谢紊乱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2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奶茶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奶茶组小鼠每天自由摄取奶茶和水各12h。2周后检测小鼠血糖、血脂变化,并检测不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奶茶组小鼠体重在第2周出现了明显上升(t=2.402,P<0.05),空腹血糖水平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明显受损(P<0.05);总胆固醇(T-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t=3.253、5.490,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体重与血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2=0.71,P<0.05);奶茶组与对照组相比,肝脏、骨骼肌和白色脂肪组织中PGC-1α的表达均被明显抑制(P<0.05)。结论 奶茶摄入可诱导幼鼠糖脂代谢紊乱,可能与肝脏、骨骼肌和白色脂肪组织中PGC-1α的表达抑制有关。
    综述
    儿童青少年骨健康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王爱, 周冰倩, 于健, 曹虹
    2024, 32(9):  980-983.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32
    摘要 ( )   PDF (7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质疏松症起病于儿童时期,生长发育期间的骨强度和骨量积累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以及脆性骨折至关重要。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作为儿童及青少年骨质疏松首选的骨量评估技术,可结合临床有意义的骨折对骨质疏松症做出诊断。通过对体力活动、营养摄入、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干预可以增加峰值骨量和骨密度(BMD)。医院、家庭、学校、互联网等多方应合力加强骨质疏松知识普及,促进儿童及青少年疾病认知和骨保护行为养成。本文就儿童及青少年骨质疏松的定义、评估工具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为促进儿童及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借鉴。
    儿童家庭饮食环境的研究进展
    夏嘉苓, 官计, 方悦, 黄迎春, 刘颖, 李凡, 吉木尔呷木
    2024, 32(9):  984-988.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98
    摘要 ( )   PDF (6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家庭饮食环境与儿童健康密切相关。儿童家庭饮食环境受到建筑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对儿童饮食行为具有塑造和调节作用。本文对儿童家庭饮食环境的研究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与护理策略进行综述,以期引起医护人员对儿童家庭饮食环境的重视,并为解决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提供参考。
    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和后生元预防与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的研究进展
    程爽, 王菊
    2024, 32(9):  989-993.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023
    摘要 ( )   PDF (6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牛奶蛋白过敏(CMPA)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其症状无特异性,常可累及多器官系统,危害儿童的健康。CMPA的发生机制之一是肠道黏膜无法对牛奶蛋白抗原建立正常的免疫耐受,这可能与肠道微生态失衡密切相关。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和后生元在影响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预防及治疗CMPA的潜在新策略。本文简要介绍了CMPA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群特点,综述了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和后生元用于预防和治疗CMPA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和科研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为制订CMPA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母亲产后抑郁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吴珊红, 王艳, 袁一鸣, 赵明月, 宫子涵, 张紫微, 李天益, 裴飞
    2024, 32(9):  994-998.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015
    摘要 ( )   PDF (6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幼儿生长发育落后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产后抑郁作为妊娠后妇女高发的一类精神情绪类疾病,不仅危害产后母亲的身心健康,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如身高、体重、运动、认知、语言、行为等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本文针对母亲产后抑郁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及母亲产后抑郁的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文献综述,为临床儿童的发育和保健提供新的视角。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临床特征及诊治研究进展
    孙艳会, 李杨方
    2024, 32(9):  999-1003.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386
    摘要 ( )   PDF (6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发育迟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发育障碍,并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对其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产生持久性的影响,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可持续到成年。早期积极干预、治疗将极大改善语言发育异常对儿童短期和长期不良影响,对患儿语言能力的恢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研究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行综述。
    音乐疗法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谢婷婷, 裴梓贻, 张悦
    2024, 32(9):  1004-1007.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844
    摘要 ( )   PDF (7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音乐作为一种表达人们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音乐疗法是一门集音乐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交叉学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音乐疗法在儿童疾病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旨在对音乐作为疾病治疗措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临床研究
    宁夏地区全面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分析
    王雨, 马小萍, 姚蕊, 杜田菊, 李华, 刘丽
    2024, 32(9):  1008-1013.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167
    摘要 ( )   PDF (6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全面发育迟缓/智力障碍(GDD/I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就诊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符合标准的GDD/ID患儿239例,年龄0~14岁,应用WES进行检测,收集阳性患儿和部分阴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及统计分析。结果 总共筛选出阳性患儿62例,总检出率为25.97%,包括12例CNV和50例SNV/indel。其中GDD 57例,ID 5例,男∶女比例为 32∶30。阳性病例和部分阴性病例组面部小畸形(χ2=26.07)、癫痫(χ2=6.61)、大运动发育迟缓(χ2=42.43)、肌张力异常(χ2=17.90)、孤独症(χ2=15.49)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39%的阳性患儿有大运动发育迟缓。阳性CNV组、阳性SNV/indel组间智力障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D/ID的病因复杂,遗传因素占比较多,对于合并有面部畸形、癫痫、大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的患儿行WES检测,可提高检出率,而对于合并孤独症的患儿检出率会降低。
    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维生素K1和K2的相关性分析
    陈秀锦, 蒋晓兰, 陈红夷, 王琪, 陈俊霖
    2024, 32(9):  1014-1018.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64
    摘要 ( )   PDF (6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0~6岁儿童维生素D(VD)影响因素与维生素K1(VitK1)和K2(VitK2)的相关性,为促进0~6岁儿童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简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儿保随访的0~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 447例,通过实验室检查获得血清25-(OH)D以及VitK1和VitK2的数值,分析其VD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其与VitK1和VitK2的相关性。结果 VD与VitK1和VitK2均具有相关性(r=0.349~0.656,P<0.001)。母亲生育年龄<35岁(OR=0.467,95%CI:0.318~0.823)、母亲文化程度在专科及以上(OR=0.321,95%CI:0.253~0.373)、儿童出生体重≥2 500g(OR=0.518,95%CI:0.377~0.672)以及儿童规律服用VD(400U/d)(OR=0.425,95%CI:0.341~0.613)是0~6岁儿童血清25-(OH)D不足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家长对儿童规律服用VD的重视程度还需提高,同时要加强对低出生体重儿、高龄产妇以及母亲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健康教育;对VD缺乏的儿童还需关注血清VitK1与VitK2水平。
    足月小于胎龄儿早期追赶生长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琳, 秦振英, 张丹, 胡幼芳
    2024, 32(9):  1019-1023.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793
    摘要 ( )   PDF (8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足月小于胎龄(SGA)儿早期生长轨迹,探讨追赶生长的影响因素,为SGA儿的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 2022年1—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定期随访体检的足月(37周≤胎龄<42周)SGA儿纳入研究组,按1∶1比例匹配同期出生的足月适于胎龄(AGA)儿纳入对照组,采用Z评分比较生长速度及有无追赶生长,并分析追赶生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54例,其中SAG儿76例,AGA儿78例,两组间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月龄期间两组△WAZ、△LA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8、-1.149,P>0.05)。在1~6月龄及7~12月龄间SGA儿生长加速显著,△WAZ、△LAZ均大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4、2.494、4.170、3.587,P<0.01)。SGA组在1岁内追赶生长发生率为81.6%,且主要出现在6个月以内。追赶组儿童6月龄内体重增长速度为(0.71±0.16)kg/月、身长增长速度为(3.29±0.33)cm/月,显著高于无追赶组(0.47±0.06)kg/月、(2.75±0.48)cm/月(t=-6.790、-2.341, P<0.05);出生后7~12月龄阶段,两组间体重和身长增长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赶组男童占比高,且在生后6月龄时骨密度Z值(-1.56±0.87)低于无追赶组(0.51±1.13,t=2.071,P=0.046),而在12月龄时两组间骨密度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SGA出生后存在加速追赶生长且呈现动态变化,追赶高峰期发生在生后6月龄内,且男童追赶比例更高;快速追赶生长期骨矿物积聚不足。
    小于胎龄儿追赶性生长的临床特征
    陈祝秀, 李荣, 彭璐婷, 李晓南
    2024, 32(9):  1024-1028.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796
    摘要 ( )   PDF (9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小于胎龄(SGA)儿生后追赶性生长的临床特征,为科学评价和促进SGA儿生长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南京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体检儿童,对符合出生体重或身长小于P10的SGA儿,进行体格测评、发育评估、营养评估并定期随访。按体重和/或身长增加标准差评分SDS是否大于0.67分为有追赶生长(CUG)组和无追赶(NCUG)组。神经发育采用发育筛查测验。结果 169例SGA儿纳入研究(男:69例,女:100例)。CUG组72例(42.6%),NCUG组97例(57.4%)。CUG组的身长Z评分从6月龄开始高于NCUG组(t=5.523,P<0.001),体重Z评分则从3月龄时开始高于NCUG组(t=2.206,P<0.05),头围Z评分从1月龄开始大于NCUG组(t=5.092,P<0.001),BMI Z评分从3月龄时开始明显高于NCUG组(t=2.958,P<0.05)。CUG组6月龄前生长速度达高峰,并达到追赶性生长标准(△Z>0.67)。CUG组SGA儿生后神经心理发育评分高于NCUG组(DQ分数:t=3.966,P<0.001;MI分数:t=3.151,P<0.05)。CUG组中营养强化配方喂养的SGA儿生后3月龄和6月龄身长Z评分(t=2.707、2.386)、体重Z评分(t=2.235、2.931)及BMI Z评分(t=3.263、3.824)均大于纯母乳喂养者(P<0.05),头围Z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追赶性生长的SGA儿生后体格增长速度、神经发育水平明显高于无追赶性生长的SGA儿。生后6个月是追赶性生长的高峰期。在有追赶性生长的儿童中,营养强化配方喂养方式较母乳喂养能促进身长和体重更快达成追赶性生长并增加BMI。
    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人体成分分析
    毛广惠, 王丹, 李丽丽, 季忆婷, 王琪玉, 冯晨霞, 赵晓燕, 何璐, 蔡世忠, 陈艳
    2024, 32(9):  1029-1033.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253
    摘要 ( )   PDF (5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人体成分情况,为ADHD儿童的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招募2022年1—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初诊确诊为ADHD的376名儿童作为ADHD组,并选取94名同期常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人体成分指标。结果 ADHD组儿童体重、体脂肪量(BF)、体质量指数(BMI)、脂肪质量指数(FMI)、体脂百分比(PBF)、腰臀比(W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0、3.618、3.358、3.901、3.458、2.935,P<0.05)。注意缺陷为主型组、多动/冲动型组与混合型组ADHD患儿BF、FMI、PB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95、3.362、4.337,P<0.05)。结论 ADHD患儿的人体成分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ADHD患儿有更高的肥胖风险,尤其是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患儿共患肥胖的风险更高。
    适宜技术
    心脏听诊、血氧饱和度检测联合吸氧情况在广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
    韦萍, 韦霁珊, 黄旭华, 张宇星, 刘湘红, 何仲彪, 莫靖媛, 黄增帅, 玉群
    2024, 32(9):  1034-1039.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077
    摘要 ( )   PDF (14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心脏听诊、血氧饱和度(POX)检测联合吸氧情况在广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筛查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推广此筛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广西助产机构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心脏杂音听诊和POX测定,并结合出生后吸氧情况进行综合筛查评估。任一项筛查指标阳性的新生儿即为CHD筛查阳性,所有筛查阳性新生儿均进行超声心动图诊断。根据筛查结果,分别计算各项筛查指标和多项指标联合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等,并进行比较,评估CHD筛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共对469 261例新生儿进行筛查,共筛查阳性5 199例,确诊3 459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心脏杂音(OR=620.17,95%CI:564.18~681.72)、异常POX结果(OR=235.52,95%CI:214.59~258.49)、吸氧≥72h(OR=333.45,95%CI:293.76~378.50)均是预测发生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杂音组、血氧组、吸氧组检出CHD的灵敏度分别为53.34%(51.66%~55.01%)、34.32%(32.74%~35.93%)、22.23%(20.86%~23.66%);杂音联合POX筛查的灵敏度为79.73%(78.35%~81.05%),加入吸氧指标后检出CHD的灵敏度可提高至91.73%(90.75%~92.62%),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5%CI:0.95~0.96)。结论 心脏听诊和POX联合吸氧情况筛查具有无创、简易、可靠的特点,能够及时在新生儿早期发现CHD,值得推广应用。
    个案报道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袁淑娴, 林一凡, 赵艺璇, 卫海燕
    2024, 32(9):  1040-104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05
    摘要 ( )   PDF (17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