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3-12-10
    专家笔谈
    儿童焦虑障碍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张劲松
    2023, 31(12):  1277-127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196
    摘要 ( )   PDF (5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焦虑障碍发生率较高,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是降低焦虑障碍损害儿童发展的关键。焦虑障碍包含多种亚型,儿童的焦虑症状具有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常呈现为行为和躯体的表现。强化正确认识、提高预见性、关注高风险儿童和保持敏锐性可提高早期识别的意识。本文简要介绍了识别焦虑症状的常见表现以及早期识别和诊断焦虑障碍的过程,治疗计划采取预防性干预和综合性治疗相结合的模式。
    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金宇
    2023, 31(12):  1280-1285.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195
    摘要 ( )   PDF (8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焦虑症、抑郁症、双相及相关障碍等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逐渐增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早期识别与干预治疗对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预防和缓解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梳理以往相关文献,对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类型以及其生理与遗传、家庭与学校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概述,总结早期识别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方法及治疗策略,为今后制定更加科学高效的识别与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科研论著
    重性抑郁障碍伴焦虑痛苦特征青少年静息态脑影像学特征
    李改智, 乔丹, 牛颖, 温宇娇, 刘志芬, 张克让
    2023, 31(12):  1286-1291.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745
    摘要 ( )   PDF (10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伴焦虑痛苦特征的重性抑郁障碍(MDD)青少年静息态脑影像学特征,进一步了解其神经机制。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纳入2022年1—12月期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的27例MDD伴焦虑痛苦特征青少年和社区招募的36名健康对照。采用3.0T西门子磁共振扫描仪采集静息态脑影像学数据。比较两组青少年一般人口学资料、脑影像学数据的差异,分析差异脑区与临床症状的相关。结果 MDD伴焦虑痛苦特征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作为协变量,MDD组左侧枕中回的Bc值(节点介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DR校正),双侧枕下回的NCp(节点聚类系数)、NLe(节点局部效率)、以及左侧楔叶的NLe(节点局部效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FDR校正)。差异脑区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得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FDR校正)。结论 伴有焦虑痛苦特征的重性抑郁障碍青少年局部节点的拓扑属性存在异常,表现为双侧枕下回,左侧楔叶以及枕中回,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MDD伴有焦虑痛苦特征亚型青少年的神经机制提供脑影像学的证据支持。
    不良生活事件与河南农村青少年情绪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常雪凝, 李瑞珍
    2023, 31(12):  1292-1296.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072
    摘要 ( )   PDF (6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河南农村青少年不良生活事件的流行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良生活事件与情绪紊乱(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5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整群抽取河南某县某高中12个班级和10所乡镇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儿童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儿童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情况、以及儿童青少年躯体虐待情况。采用χ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焦虑的检出率为23.22%,人际关系因子异常(OR=2.01, 95%CI:1.16~3.48)、学习压力因子异常(OR=2.61, 95%CI:1.81~3.75)和躯体虐待(OR=1.65,95%CI:1.15~2.37)是焦虑产生的危险因素(P<0.05)。抑郁的检出率为12.31%,人际关系因子异常(OR=1.90, 95%CI:1.01~3.55)、学习压力因子异常(OR=1.97, 95%CI:1.27~3.06)、健康适应因子异常(OR=1.93, 95%CI:1.05~3.55)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人际关系不良和学习压力大是两者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青少年不良生活事件普遍存在,对儿童情绪紊乱的产生具有严重影响。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各层面开展相关应对措施具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感觉讯息处理与自我调节能力特征及其对多动行为的影响
    任姣姣, 张茜, 齐晶, 高红, 白瑞北, 王朝晖
    2023, 31(12):  1297-1301.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20
    摘要 ( )   PDF (5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感觉讯息处理与自我调节能力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ASD)中的特征及其对ASD儿童多动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1日—2023年6月1日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ASD儿童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中多动指数将ASD儿童分为ASD组及ASD合并多动组。由家长完成感觉讯息处理及自我调节功能量表(SPSRC)。以SPSRC量表Z分值,将感觉讯息处理的6个版块(听觉、视觉、触觉、味嗅觉、前庭平衡觉及本体觉)及自我调节能力的3个版块(生理状况、情绪调节及适应能力)分为异常(Z<-1)和正常。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SD组纳入35人,ASD合并多动组纳入33人,健康组纳入35人。感觉讯息及自我调节能力所有版块的异常比例在ASD合并多动组最高,其次为ASD组,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本体感觉及情绪调节异常是ASD儿童多动行为的危险因素(OR=5.31、7.31,P<0.05)。结论 ASD儿童存在感觉讯息处理及自我调节能力异常,ASD儿童合并多动行为时其异常更为显著;本体感觉及情绪调节能力异常是ASD儿童多动行为的危险因素。
    祖辈参与教养与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的关系
    胡梦珠, 郝寅君, 崔乃雪
    2023, 31(12):  1302-1307.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316
    摘要 ( )   PDF (8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祖辈参与教养和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的关系,为减少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3月选取济南市3所幼儿园的儿童,由其父亲或母亲进行问卷填写,收集儿童屏幕暴露、祖辈是否参与教养以及儿童和父母的一般资料包括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父母的职业、婚姻状况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的不同人口学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祖辈参与教养与屏幕暴露的关系。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祖辈参与教养与每日屏幕暴露时间段、屏幕活动类型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53名学龄前儿童,55.0%的祖辈参与儿童的教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相比其他照顾者教养,祖辈参与教养的儿童上学日屏幕时间、周末屏幕时间及一周平均每天屏幕时间分别高出7.9、12.9和9.4min(P<0.05)。祖辈参与教养的学龄前儿童选择在周末20:00以后观看电子屏幕设备的风险显著高于主要教养者为非祖辈的学龄前儿童(OR=1.43,95%CI:1.01~2.04,P=0.047),但祖辈参与教养的学龄前儿童屏幕活动类型与非祖辈教养的学龄前儿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祖辈参与教养与学龄前期儿童的屏幕暴露时长增加有关。建议对经常参与儿童照顾的祖辈进行健康教育,告知过度使用电子屏幕的不良影响,以提高祖辈科学调节儿童屏幕使用行为。
    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智力结构特点及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魏文青, 黄志芳, 余婧, 陈文雄
    2023, 31(12):  1308-1313.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339
    摘要 ( )   PDF (6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学龄前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智力结构特点及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0—2022年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符合DSM-5 ASD诊断标准的学龄前儿童。总智商(FSIQ)≥70分为高功能组,FSIQ<70分为低功能组,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对比不同性别、不同能力水平学龄前期ASD幼儿智力结构特点,并分析总智商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ASD儿童共170例,年龄3.96(3.50,4.33)岁,其中男140例,女30例;男童FSIQ及视觉空间(VSI)得分显著高于女童(Z=2 612.0、2 600.5,P<0.05);总体及男女童各自组别中针对言语理解(VCI)、VSI及工作记忆(WMI)的分数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总体及男、女童均存在VSI较显著优势现象,总体及男童组VCI与WMI比较存在显著优势;总体及男女童各自组别的FSIQ分数与CARS评分均存在负相关(r=-0.556、-0.561、-0.563,P<0.001)。低功能组患儿共137例,其中男114例,女23例,男童的FSIQ、VSI得分显著高于女童(Z=1 949.5、1 872.5,P<0.001);低功能组总体及男、女童均存在显著VSI优势,男童还存在WMI劣势;低功能组总体及男童FSIQ分数与CARS评分均存在负相关(r=-0.292-0.291,P<0.05)。高功能组患儿33例,其中男26例,女7例;高功能组总体及男童均存在显著VSI优势,而女童VSI、VCI与WMI均无显著差异;高功能组总体及女童组FSIQ分数与CARS评分存在负相关(r=-0.368、-0.769,P<0.05)。结论 相对于ASD女童,男童的总智商及视觉空间能力均较高,低功能组的ASD男童也有类似优势。学龄前期ASD男女童皆存在视觉空间优势。学龄前ASD男童的言语理解优于工作记忆,而ASD女童无类似优势。学龄前ASD患儿智商与孤独症症状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别差异,总智商越高,孤独症症状越轻。
    小学生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屏幕使用时间与情绪相关性的队列研究
    韩耀辉, 东方, 孙晓娅, 李丽红, 杨伟亭, 林鄞
    2023, 31(12):  1314-131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567
    摘要 ( )   PDF (7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疫情期间深圳市小学生屏幕使用情况,分析屏幕使用时间对小学生情绪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于2019年和2021年对深圳市两所小学同一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屏幕使用时间、清晨型-夜晚型量表(MEQ-5)及焦虑抑郁量表。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新冠疫情前和中期小学生屏幕使用情况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屏幕使用时间对于情绪的影响。结果 深圳市小学生疫情前和中期相比,工作日使用电脑时间,工作日电视时间,工作日使用手机时间,节假日使用电脑时间以及节假日电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中期节假日使用手机≥2h/d 的比例高于疫情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5,P<0.05)。疫情前小学生抑郁的保护因素为工作日使用手机时间≥2h/d(OR=0.258,95%CI:0.133~0.500),焦虑的保护因素为工作日使用手机时间≥2h/d(OR=0.436,95%CI: 0.206~0.923)和工作日使用电视时间≥2h/d(OR=0.377,95%CI: 0.180~0.790);疫情中期小学生抑郁的保护因素有工作日使用电视时间≥2h/d(OR=0.424,95%CI: 0.202~0.890)和节假日使用手机时间≥2h/d(OR=0.308,95%CI: 0.162~0.585), 睡眠节律为清晨型是疫情中期小学生抑郁的危险因素(OR=5.817,95%CI: 1.790~18.898);疫情中期小学生焦虑的保护因素为工作日使用手机时间≥2h/d(OR=0.388,95%CI: 0.179~0.842)。结论 与疫情前相比,深圳市小学生疫情中期节假日使用手机的时间增加,且适当的屏幕使用可缓解小学生焦虑抑郁情况。
    综述
    童年期不良经历影响终身健康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进展
    魏瑞虹, 万宇辉
    2023, 31(12):  1320-1324.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563
    摘要 ( )   PDF (12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童年期不良经历与终身健康密切相关,但两者关联的潜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检索既往文献,对童年期不良经历健康效应的理论模型及其相关验证性研究进行综述,帮助相关研究者深入理解和认识童年期不良经历影响身心健康的潜在机制。
    父母情绪管理及其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发展的影响
    陈慧盈, 李晶
    2023, 31(12):  1325-1330.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564
    摘要 ( )   PDF (6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系统文献综述的方法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父母情绪状态及情绪干预措施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发展的研究,探索父母情绪管理与ASD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系,并对父母情绪管理干预对ASD儿童情绪和行为症状的影响进行回顾和分析发现:1)父母的情绪状态与ASD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呈负相关;2)父母对儿童情绪表达的反应方式及情绪调节策略正向预测ASD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3)对父母实施情绪管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在调整父母情绪状态和改善ASD儿童情绪和行为症状上均显示出积极的效果。
    屏幕暴露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杨, 贾祥瑞, 曹建琴, 吴洪梅, 苏红, 宇虹
    2023, 31(12):  1331-133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134
    摘要 ( )   PDF (4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科技不断发展,手机、iPAD、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儿童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逐年提前和延长,因此,屏幕暴露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屏幕暴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儿童屏幕暴露的现状,并探讨屏幕暴露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研究进展,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孤独谱系障碍患儿的家庭干预研究进展
    麦依萍, 杜亚松
    2023, 31(12):  1335-133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112
    摘要 ( )   PDF (6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会交往和社交互动以及重复、刻板行为和狭隘兴趣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性障碍。本文主要介绍ASD患儿家庭干预的重要性、家庭干预的方法和实施家庭干预的困难。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通过远程医疗实现的家庭干预模式研究进展
    詹阳湄, 李廷玉
    2023, 31(12):  1340-134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375
    摘要 ( )   PDF (6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早期、密集、持续的干预对ASD儿童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医疗资源的缺乏和难以获取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更加剧了实施干预的难度。近年来人们对远程医疗模式和家庭干预的关注日益提升,研究表明通过远程医疗实现由父母介导的家庭干预方式是一种极具成本效益的干预方式,不仅能有效改善ASD儿童症状,也能克服地理的限制使得偏远地区的ASD儿童获得大量有效的医疗资源。然而,目前国内关于远程医疗模式和家庭干预的研究均较少,因此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常见的通过远程医疗进行的家庭干预进行系统回顾,以期对今后国内的干预模式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为广大偏远地区的ASD儿童干预带来希望。
    荟萃分析
    运动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动作技能影响的Meta分析
    毕小羽, 朱笑彤, 朱飞龙, 匡冬青, 盛思颖, 任园春
    2023, 31(12):  1345-1352.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275
    摘要 ( )   PDF (23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动作技能的影响,以期为ADHD患儿的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2002年1月—2022年9月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共5个数据库中有关运动干预对ADHD患儿动作技能影响的文献。采用Reviewer Manager 5.4.1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和95%置信区间(CI)来评估运动干预对改善ADHD患儿动作技能的有效性。根据研究的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累计研究对象1 190名,其中ADHD运动干预组602例,ADHD对照组588例。整体效应分析显示,运动干预对ADHD患儿粗大动作技能(SMD=1.04,95%CI:0.53~1.54,P<0.05)及精细动作技能(SMD=0.48,95%CI:0.24~0.71,P<0.05)有积极影响。亚组分析显示,开式动作技能为主和闭式动作技能为主的运动干预对患儿粗大动作技能(SMD=0.55、1.68,95%CI:0.08~1.02、0.76~2.60,P<0.05)和精细动作技能(SMD=0.46、0.54,95%CI:0.21~0.71、0.15~0.93,P<0.05)的提高均优于对照组;运动干预总量超过720min的运动干预对患儿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的提高均优于对照组(SMD=0.88、0.67,95%CI:0.59~1.17、0.38~0.95,P<0.05),运动干预总量小于720min的运动干预仅对患儿粗大动作技能的提高优于对照组(SMD=1.24,95%CI: 0.40~2.08, P<0.05)。结论 运动干预可促进ADHD患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不同总量、频率和单次时长的干预方案对ADHD患儿的粗大和精细动作技能的影响不同。
    临床研究
    江苏城区1~6岁儿童副词发育特征
    徐亚琴, 郭晓杰, 苏楠, 朱圆圆, 张蕾, 童梅玲
    2023, 31(12):  1353-1358.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568
    摘要 ( )   PDF (20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1~6岁儿童副词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儿童常见副词理解和表达的发育顺序和特征。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9月在江苏4个城市采样1 093名儿童,运用《1~6岁儿童语言发育测评量表》中副词测试部分对其进行测试,分析各类副词理解与表达在各年龄组的正确率,并以百分位数P50作为儿童习得某一语言的标准。结果 1)各类副词的理解和表达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多数副词的理解和表达在2~4岁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4岁后趋于平稳;2)各类副词表达中,否定副词发展较早,范围副词出现最晚,时间副词和程度副词介于之间;而同一类副词理解习得时间会出现较大差异;3)副词表达各年龄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个别低年龄组副词理解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ymbolcA@2=7.290、5.552、7.836、4.124、15.490,P<0.05)。结论 1~6岁儿童副词理解和表达发育具有一定的习得顺序和规律,其可为促进正常儿童语言发育及语言落后儿童的干预提供参考。
    哮喘儿童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张卜元, 侯伟, 段毅娜
    2023, 31(12):  1359-136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777
    摘要 ( )   PDF (7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哮喘儿童生命质量现状,分析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哮喘控制水平等变量对哮喘儿童生命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哮喘儿童生命质量及拓展哮喘防治思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2—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哮喘专病门诊就诊的244例7~14岁支气管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哮喘控制问卷(ACT)和哮喘儿童生命质量问卷(PAQLQ)调查统计,采用SPSS 27.0统计分析。结果 哮喘儿童生命质量总分为5.92±0.99,自我效能感得分2.69±0.55、心理弹性中人际协助得分3.50±0.87、积极认知维度得分3.81±0.89,哮喘控制水平测试均分为21.87±3.67。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联合奥马珠单抗(OMA)治疗、是否伴有多种共患病、是否有积极认知是PAQLQ总均分的重要影响因素(β=0.18、0.18、0.17,P<0.05);心理弹性中积极认知和人际协助维度、是否伴有多种共患病及是否联合OMA治疗是哮喘儿童生命质量症状得分的影响因素(β=0.14、0.13、0.18、0.15,P<0.05);是否有积极认知、是否伴有多种共患病、是否联合OMA治疗是PAQLQ活动受限维度的重要影响因素(β=0.20、0.18、0.17,P<0.05);是否联合OMA治疗、是否伴有多种共患病、是否有积极认知是PAQLQ情感功能均分的重要影响因素(β=0.21、0.18、0.14,P<0.05)。结论 本次调查研究中哮喘儿童生命质量处于中高水平。儿童拥有积极认知、良好的人际协助、不同的诊断类型、给予OMA治疗均有助于提高哮喘儿童生命质量。临床中经吸入激素联合长效β激动剂(ICS-LABA)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状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儿童,可在符合用药指征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以OMA为代表的生物制剂免疫治疗,还应关注健康知识宣教与心理弹性培养,从而提高哮喘儿童的生命质量。
    经验交流
    Noonan综合征患儿临床表型与基因变异谱分析
    陶东英, 成胜权, 张静静, 张惠琴, 牛焕红
    2023, 31(12):  1365-136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889
    摘要 ( )   PDF (5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努南综合征(NS)患儿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学特征,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3年1月诊断的21例N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对伴有矮小的患儿身高进行随访。结果 21例NS患儿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确诊年龄为4.6岁(5d~14岁)。21例患儿中,其中12例有特殊面容,11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9例伴矮身材,6例有喂养困难,3例伴骨骼系统发育异常,3例伴听力障碍,3例伴毛发稀疏,除经典表型外,部分患儿存在牙齿稀疏、脊柱侧弯、畏光、毛囊角化、癫痫、心律失常等少见表型。基因检测结果共发现7种变异基因,其中PTPN11 7例,BRAF 4例,LZTR1 3例,SOS1 3例,KRAS 2例,RAF1 1例,SHOC2 1例。其中发现1例合并频发房性心律失常患儿的基因为RAF1,3例伴毛发稀疏患儿中2例基因为RAF1、1例为SHOC2。3例携带LZTR1杂合变异患儿的临床表型仅表现为特殊面容、矮小。9例矮身材患儿给予rhGH治疗,平均治疗时间16.6月,平均身高由-3.62s提升到-3.21s结论 全外显子组测序有助于NS患者的早期诊断;除了NS的经典表型外,频发房性心律失常可能是RAF1突变型NS的一个新的表型谱,毛发稀疏可能是RAF1SHOC2变异型NS的一个表型谱,LZTR1杂合变异患儿的表型轻微。NS患者短期内rhGH治疗效果尚可,尚未发现rhGH疗效与基因型的明确相关性。
    海南省3 286名学龄儿童饮奶行为对营养不良的影响
    张滔, 郭静悦, 钟成望, 赵婵娟, 张帆
    2023, 31(12):  1370-1374.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406
    摘要 ( )   PDF (6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海南省学龄儿童饮奶行为对营养不良的影响,为改善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海南省4个城市和15个县中分别随机抽取1个城市和1个县作为城市和农村调查点,再从2个调查点中随机抽取共10所学校,每所学校按年级分层,从每所学校3~5年级各年级随机抽取3~5个班,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分析该年龄段儿童饮奶行为对营养不良状况的影响。结果 在受检的3 286名8~12岁学龄儿童中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3.5%(771/3 286),其中生长迟缓检出率为4.0%(132/3 286),轻度消瘦检出率为9.0%(296/3 286),中重度消瘦检出率为11.7%(385/3 286)。92.3%(3 033/3 286)的儿童每周都有饮用牛奶的行为,46.2%每周有5d以上饮用牛奶的行为,11.1%(364/3 286)平均每日饮奶量≥300mL。不同年龄、民族、居住地、选择奶或奶制品作为零食的行为、食用牛奶的频率、平均每日饮奶量与营养不良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农村的儿童营养不良风险是居住在城市儿童的2.066倍(95%CI:1.742~2.451);而年龄(OR=0.768,95%CI:0.698~0.845)、饮奶频率[1~2d/周(OR=0.413,95%CI:0.305~0.559)、3~4d/周(OR=0.338,95%CI:0.247~0.461)、5~7d/周(OR=0.286,95%CI:0.214~0.383)]、选择奶或奶制品作为零食(OR=0.676,95%CI:0.570~0.801)、平均每日饮奶量≥300mL(OR=0.648,95%CI:0.475~0.883)是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海南省学龄儿童营养不良率较高,饮奶行为与营养不良的发生密切相关,建议加强儿童饮奶宣教,增加学生饮奶量和频率,改善饮奶行为。
    糖尿病营地活动对1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血糖水平和情绪的影响
    王丽娜, 田飞, 冯雪英, 陈志红
    2023, 31(12):  1375-137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041
    摘要 ( )   PDF (5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糖尿病营地活动对1型糖尿病(T1DM)儿童青少年血糖水平及情绪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营地活动的更好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内分泌代谢消化科长期随访的72例T1DM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为参加过糖尿病营地活动和未参加过糖尿病营地活动两组。检测最近一次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评估T1DM儿童青少年情绪状况。比较两组间血糖、抑郁和焦虑的情况,以及参加营地活动的次数与抑郁和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T1DM儿童青少年HbA1c[(7.481±1.331)%]达到良好水平, 参加过糖尿病营地活动组明显低于未参加过糖尿病营地活动组[(7.146±1.265)% vs. (7.797±1.331)%,t=2.127,P=0.037];参加过糖尿病营地活动组儿童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低于未参加过糖尿病营地活动组(20.0% vs.43.2%,χ2=4.470,P=0.035);两组儿童青少年焦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 vs.24.3%,χ2=1.157,P=0.282)。参加营地活动的次数越多,T1DM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发生风险越低(OR=0.417,P=0.004),与焦虑的发生无相关性(P=0.231)。结论 糖尿病营地活动可以改善T1DM儿童青少年的血糖水平、减少抑郁,并且参加营地活动的次数越多,发生抑郁的几率越低。
    健康教育
    社会规范认知视角下青少年学生性行为与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
    骆颖, 刘婷, 孙亚茹, 王欣, 卢明芹, 寇志茹, 徐晓函, 杨秀玲
    2023, 31(12):  1380-1385.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335
    摘要 ( )   PDF (7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青少年学生性行为、性知识及性知识需求现状,分析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减少青少年性行为相关不良后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2年8—10月选取山东省6所职业学校共1 228名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性知识、性观念、性行为调查问卷、社会规范认知问卷通过问卷星形式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1 228名学生中,男生 242人(19.7%),女生986人(80.3%)。77人(6.3%)发生过性行为,其中有75人(97.4%)发生过危险性行为;6所 学校学生的性知识总体得分为(21.41±5.93)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OR=3.342,95%CI:1.919~5.818)、年龄>16岁(OR=2.095,95%CI:1.049~4.181)、有迁移经历(OR=1.764,95%CI:1.016~3.064)、有恋爱经历(OR=6.812,95%CI=3.806~12.192)、社会规范认知中认同婚外性行为(OR=2.486,95%CI:1.174~5.262)、认同一夜情、约炮(OR=3.263,95%CI:1.197~8.899)、认同一次性行为可以不使用安全套(OR=6.804,95%CI:2.797~16.548)是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山东省中高职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低,但危险性行为发生率高,建议从社会规范认知角度出发,并采取多方合作的方式针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从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适宜技术
    福建省0~6岁儿童心理保健筛查路径及三级管理平台的应用
    黄欣欣, 缪崇, 徐立波, 欧萍
    2023, 31(12):  1386-1392.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645
    摘要 ( )   PDF (33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发并验证适合基层使用的儿童心理发育筛查路径,搭建县-市-省儿童心理保健的监测平台。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福建九地市开展分层整群抽样研究,遴选相应条目构建儿童心理发育筛查模式,进行真实性和可靠性验证。2020年4月起,将筛查路径构建监测平台,进行日常管理。结果 分别纳入3 526、3 568、3 553例0~6岁儿童样本用于构建智能、运动协同及社会交往与生活能力的筛查模式。智能、运动协调、社会交往与生活能力筛查模式的AUC分别为0.872~0.993、0.902、0.914~0.990(P<0.05);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31~0.938、0.767、0.784~0.837(P<0.05);结构效度分别为0.692~0.829、0.672~0.793、0.736~0.864(P<0.05)。经统计学检验,其信效度良好;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73%、89.26%;82.77%、92.16%;91.84%、96.93%。将筛查模式搭建区域性信息平台,智能化生成筛查报告。共筛查29 355人,发现初筛阳性儿童8 513人,已有8 183例儿童转专科进一步诊疗,高危管理率96.12%。结论 本项目探索出可供基层使用的儿童心理保健路径,监测平台与儿童心理筛查技术有效融合可提升工作效率,可提高儿童心理保健的覆盖面,提升高危儿管理率,促进个案闭环管理及分级诊疗,实现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