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政策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委会
主编/副主编介绍
在线办公
作者登陆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下载中心
综合收费平台版面费手机端缴费操作手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论文写作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编辑工作流程图
利益冲突声明表
作者贡献声明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知网
西安交通大学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05-10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重视青春期生长发育研究
李辉
2014, 22(5): 449-450.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01
摘要
(
)
PDF
(3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笔谈
生长速率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
王惠珊
2014, 22(5): 451-454.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02
摘要
(
)
PDF
(5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长速率不仅能清晰地勾勒出儿童个体发展轨迹,还能敏感地发现儿童偏离发展轨迹的情况和实施干预,有助于控制儿童超重/肥胖高流行趋势。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0~2岁母乳喂养儿童生长速率参考值是当前公认的儿童体格发育评价的理想参照标准,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国内近年来开展的儿童生长速率研究,也在逐步补充更新我国儿童相关领域研究资料。但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生长速率监测常常被忽视,有待进一步加强。
科研论著
男性青春期体格发育和性征发育的关系研究
宗心南,李辉,程红,米杰,张亚钦
2014, 22(5): 455-458.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03
摘要
(
)
PDF
(5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男性青春期体格发育和性征发育的关系,为制定青春期分时相生长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04年北京市青春期发育调查样本中9 767名6~19岁男性儿童的体格发育和性征发育数据。比较分析阴毛和睾丸发育不同Tanner 分期和青春期不同发育时相身高、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
结果
1)已遗精组身高、体重均高于未遗精组,在11~16岁两组间差异随年龄呈缩小趋势。2)与不分发育分期的生长规律相比,在PH1或TV< 4 mL,身高、体重在11~13岁均明显偏低,在PH2、PH3或4 mL≤TV<20 mL,身高、体重均有先高后低的现象,在PH4、PH5或TV≥20 mL,身高、体重基本上略微偏高。3)青春期不同发育时相身高、体重的变化规律亦不同于不分发育时相的变化情况,正常人群中,青春前期有部分人身高偏矮、体重偏低,青春中期及青春后期有部分人身高偏高、体重偏重。4)基于青春期分时相的身高、体重P
3
或P
97
基本上仍处在不分时相的P
1
或P
99
之内。
结论
基于阴毛和睾丸不同发育分期将青春期划分为青春前期、中期、后期3个发育时相对建立青春期分时相生长标准具有重要价值。采用不分发育时相的年龄别标准进行生长评价时可按性发育时相下调或上调一个主要百分位线粗略校正性发育对身高、体重的影响。
女童青春期线性生长与性发育时相的定量关系研究
张亚钦,李辉,候冬青,米杰,宗心南
2014, 22(5): 459-463.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04
摘要
(
)
PDF
(6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女童青春期线性生长与性发育时相的定量关系,为青春期身高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区和郊区的9 630名6~19岁女童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和月经初潮年龄,采用Person相关方法分析性发育与身高的相关性、
t
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各个性发育时相身高的差别。
结果
1)性发育进程与身高水平呈正相关,尤其9~12岁更为明显(相关系数为0.41~0.55)。2)处于性发育不同时相的同龄儿身高存在明显差别,如8~12岁性发育前期者比性发育中期者身高平均低5~7 cm、11~13岁性发育中期者比同龄性发育后期者平均低4~6 cm;按年龄别身高标准计算身高百分位数值,性发育前期比性发育中期身高低约17~27个百分位,中期比后期低13~23个百分位。3)与未考虑性发育特征的身高曲线比较,8~9岁性发育处于中期、10~12岁性发育处于后期的女童,其身高明显高于相同年龄的平均身高约12~24个百分位;而10~11岁性发育前期、12~13岁性发育中期者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女童平均身高约10~30个百分位。
结论
处于性发育不同时相的同龄女童身高存在明显差别,应用生长曲线图进行身高评价可根据性发育时相上调或下调一条曲线粗略校正性发育对身高的影响。
北京市某社区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干预研究
陈婕,张思奇,王晓莉
2014, 22(5): 464-466.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05
摘要
(
)
PDF
(4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社区产妇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情况,评价干预措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的效果。
方法
在2012年10月29日-2013年1月4日,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自孕晚期至产后4个月内对干预组以手册及短信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对照组未接受任何干预。评价研究对象在产后不同时期的纯母乳喂养情况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
产后4个月时两组知识得分较前均有提高,其中干预组提高35.41%,对照组提高32.00%,干预后两组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95,
P
<0.001)。干预组产后2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54.7%,较对照组高出10.9%;干预组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57.1%,较对照组高出12.7%。
结论
干预措施对提高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有一定效果,可为今后在城市社区开展大范围纯母乳喂养干预提供参考。
伊犁州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筛查和干预
林文玉,牛爱萍,杜文亮,热依拉木·玉山江,冯泰山
2014, 22(5): 467-469.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06
摘要
(
)
PDF
(4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伊犁州6个月内婴儿髋关节发育状况和超声筛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检出率,探讨DDH发病相关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本院儿保科体检的6个月内婴儿1 862例(共计髋关节3 724个)进行常规髋关节物理检查和超声筛查,并对DDH相关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筛查检出的异常病例积极个体化干预治疗。
结果
超声筛查出髋关节异常37例(共计50个髋关节),DDH检出率为1.3%,女婴发生率高于男婴,比例为2∶1,哈萨克族、维吾尔族DDH检出率明显高于回族、汉族(4∶1);对不同类型病例积极采取个体化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结论
不同性别、民族DDH检出率不同,出后双下肢包裹的婴儿易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开展婴幼儿DDH早期筛查,对不利因素早期干预,并对DDH患儿进行早期个体化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烟台市1985-2010年城市汉族中小学生身高生长变化分析
郭玉麟,丁尔良,齐翠莲,孙月琳
2014, 22(5): 470-472.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07
摘要
(
)
PDF
(4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烟台市1985-2010年7~18岁学生身高生长变化趋势,为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烟台市1985,2000和2010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资料,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烟台市1985-2010年男女生身高增幅7~11岁分别为7.6、5.8 cm;12~15岁分别为8.6、4.5 cm;16~18岁分别为6.2、4.0 cm;7~18岁分别为7.4、5.4 cm;此外,18岁为6.3、2.9 cm 。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而且,从1985年到2010年,身高生长发育男女生前后交叉年龄,分别提前了1.0、1.5岁; 18岁身高男女性差增大到13.1 cm。
结论
烟台市1985-2010年25年间,7~11岁、12~15岁、16~18岁、7~18岁学生身高,以及成年身高均呈持续增长趋势,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且身高青春期生长发育提前。18岁男女性身高差逐年增大,可以推断本地区学生身高仍有增长潜力。
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158例早产儿IL-2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张丽萍,任建立,张秀芬,刘艳平,李桂芳,齐瑞莹
2014, 22(5): 473-475.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08
摘要
(
)
PDF
(4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早产儿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早产儿158例,分为大胎龄组和小胎龄组,每组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配方奶喂养,实验组给予配方奶+维生素D,于生后第3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 400 U/d,服用7 d,实验前后测定血清25-(OH)D、IL-2和IgG、IgA、IgM水平,观察临床有无并发症。
结果
早产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给予维生素D治疗后,小胎龄组和大胎龄组血清25-(OH)D均值分别从23.556、27.771 nmol/L提高到27.423、32.198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随着25-(OH)D水平的提高,IL-2水平明显提高,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IgG、IgA、IgM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05)。
结论
提早补充维生素D可以提高早产儿免疫力,对体液免疫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学龄前脑性瘫痪儿童149例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董尚胜,刘振寰
2014, 22(5): 476-478.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09
摘要
(
)
PDF
(4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学龄前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及其与临床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
方法
测量149例0~6岁脑性瘫痪住院患儿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值,计算其低体重、发育迟滞、消瘦及贫血率;并分析营养不良各项指标与脑瘫类型、临床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之间的关系。与正常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进行对比。
结果
学龄前脑性瘫痪儿童低体重、发育迟滞、消瘦及贫血率分别为:31.54%、33.55%、41.28%、28.85%,其营养不良发生率均明显较正常儿童高。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及痉挛型进行比较中,低体重及消瘦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发育迟缓与贫血在这两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105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其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6.6%、31.43%、24.76%、28.57%。营养不良与脑性瘫痪的分级在低体重、发育迟缓及消瘦分组中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不良比正常学龄前儿童明显高。加强其营养不良的干预力度是非常有意义及势在必行的。
成都市3~6岁儿童25-羟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调查
李薇,曹丽,张亚果,罗红权,吴康敏
2014, 22(5): 479-481.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10
摘要
(
)
PDF
(4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成都市3~6岁儿童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缺乏率,为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成都市每个区选择2所在园儿童数在200人以上幼儿园共10所,先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基础调查,在家长知情选择的基础上进行维生素D的检测。所有检测在2013年4~6月间完成。
结果
共有753例3~6岁儿童进行的维生素D的检测,血清25-(OH)D适宜水平183例,占24.3%,不足360例,占47.8%,缺乏207例,占27.5%。不同年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性别组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753名儿童中 ,每天喝牛奶达到500mL的只占到11.6%, 75.8%的儿童近一个月内未服用任何钙及鱼肝油制剂;有33.5%儿童放学回家后户外活动时间达1 h。
结论
成都市3~6岁儿童25-(OH)D缺乏率较高,需要采取措施提高维生素D水平。
济南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十年变化
李宁,李玲,张艳卿
2014, 22(5): 482-483.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11
摘要
(
)
PDF
(2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十年间济南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变化,为儿童营养不良、肥胖等常见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济南市10个县市区,分别于2004年和2013年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同样方法的两次营养状况流行学调查。测量身高、体重值,根据WHO推荐的判断标准进行诊断。
结果
2004-2013年济南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下降率为66.30%,其中城市下降率为63.80%,农村下降率为64.81%;十年间肥胖增长率为264.00%,其中城市增长率为375.96%,农村增长率为190.00%。
结论
济南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肥胖问题日益突出。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防治是济南市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在农村。
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脑白质微结构异常研究
张雯,静进,李咏梅,曹牧青,康庄,胡冰,余美侨,叶晓芳,刘步云
2014, 22(5): 484-487.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12
摘要
(
)
PDF
(5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扩散张量技术观察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脑白质微结构的异常,探讨其可能的神经发育异常证据。
方法
对14例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男童(孤独症组:acd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s组)及7名年龄、智力水平及利手均匹配的正常发育男童(正常对照组:TD组)行扩散张量成像观察,运用体素水平分析方法将两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平均扩散水平(mean diffusivity,MD)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相对于TD组,ASDs组在左侧颞叶、左侧额叶、左侧枕叶以及海马、丘脑等皮质下核团的FA值升高,在左侧距状裂、双侧梭状回、右侧颞叶、右侧额叶、右侧枕叶以及左侧海马旁回、后扣带回、左侧舌回的MD值均降低。
结论
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脑白质多个区域存在微结构的异常。
基础科研论著
孕期及哺乳期n-6/n-3脂肪酸变化对仔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董华,樊超男,王翠,路媛媛,夏露露,丁绪,齐可民
2014, 22(5): 488-491.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13
摘要
(
)
PDF
(5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孕期及哺乳期n-3 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s)摄入量及其与n-6 PUFAs比例对仔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使用6~8周龄清洁级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 组,分别给予n-3 PUFAs缺乏和4种不同含量n-3 PUFAs(n-6/n-3 PUFAs比值分别为15∶1、5∶1、1∶1及1∶5)饲料喂养。小鼠12~14周龄时雌雄合笼交配繁殖,仔鼠断乳后继续行母鼠相同饲料喂养,分别在生后7 d、21 d和3 月时被处死后取脑。同时,分别从n-3 PUFAs缺乏组和n-6/n-3 PUFAs(5∶1)组中选取等量仔鼠,21 d断乳后相互交换饲料喂养至3个月,处死后取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脑皮质bdnf基因mRNA的表达。
结果
与n-3 PUFAs缺乏饲料组相比,对于7 d和21 d幼年仔鼠,只有n-6/n-3 PUFAs(1∶5)饲料组bdnf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对于3 月龄成年仔鼠,各含n-3 PUFAs饲料组bdnf基因mRNA的表达均升高。对于孕期和哺乳期n-3 PUFAs缺乏饲料组仔鼠,断乳后给予含n-3 PUFAs饲料喂养未能提升脑皮质bdnf基因mRNA表达;而孕期和哺乳期含n-3 PUFAs饲料喂养的仔鼠,断乳后给予n-3 PUFAs缺乏饲料喂养时,脑皮质bdnf基因mRNA表达量见一定程度的升高。
结论
孕期及哺乳期可能需要较高的n-3 PUFAs摄入,才能满足幼年期诱导脑bdnf表达之需。保证生命早期n-3 PUFAs的适量摄入,有助于维持成年期bdnf的正常表达。
胞红蛋白在缺氧神经元中的表达
马海然,史雪川
2014, 22(5): 492-496.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14
摘要
(
)
PDF
(6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细胞红蛋白(cytoglobin,CYGB)在体外培养神经元缺氧时的表达,为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生理病理机制及寻求该病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运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胎鼠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6 d;先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纯度鉴定,然后随机分配为4组,将其中3组(第1组作为对照)置于0.5%~0.9%的O
2
中,用CCK8试剂盒测试细胞生存率,同时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观察CYGB在神经元正常及缺氧不同时间点(8 h,16 h,24 h)核酸及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神经元纯度鉴定纯度大于99%;缺氧后神经元生存率随着时间推移降低,但绝大部分神经元仍存活;CYGB核酸及蛋白的表达随缺氧时间增长而递增,且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细胞中,缺氧可以促进CYGB的表达,提示CYGB在缺氧性神经损伤中可能发挥某种特定的生理功能。
综述与讲座
婴幼儿拒食症病因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张红兵,张香美,王晓娟,胡云霞,赵士豪
2014, 22(5): 497-499.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15
摘要
(
)
PDF
(4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幼儿拒食症属于喂养困难中的严重病症,病因与患儿心理、生理、病理、教育、行为习惯等因素有关,是婴幼儿、喂养者和喂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治疗应依托家庭和医院等场所,尽早用心理矫正、行为矫正和药物干预等方法诊治。
早期应激事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发育
邱鸣琦 综述, 陈燕惠 审校
2014, 22(5): 500-502.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16
摘要
(
)
PDF
(5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应激事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远期发育产生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又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大量实验证明早期应激发生的时间,应激性质以及后代性别都参与决定远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发育方向。下面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头颅畸形研究概况
吴至凤,李智雅,赵聪敏
2014, 22(5): 503-505.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17
摘要
(
)
PDF
(4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颅畸形是指婴儿头骨前后位或侧位发生的不同程度的异常,可损伤正常脑容腔结构,影响脑正常发育,导致神经发育行为异常。基因、外力、体位异常是引起头颅畸形的原因。根据患儿头型、引起原因和畸形严重度,可对头颅畸形进行分类和诊疗。
临床研究与分析
短期强化训练对单纯性肥胖儿童人体成分改变的影响
张耀东,谭利娜,卫海燕,李春枝,陈永兴
2014, 22(5): 506-508.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18
摘要
(
)
PDF
(4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短期强化训练对单纯性肥胖儿童人体成分改变的影响。
方法
选取参加2012、2013年7月郑州市儿童医院减重夏令营的肥胖儿童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8岁6月~14岁。减重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合理饮食。有氧运动的方案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治疗方案,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达到控制体重要求。同时利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测量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身体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脂肪、体脂百分比、肌肉。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减重训练前后配对
t
检验。
结果
经过3周的减重训练后,体重[(64.97±17.89)kg]、BMI[(27.42±5.24)kg/m
2
]、脂肪[(26.68±10.88)kg]、体脂百分比[(39.49±9.38)%]较减重训练前[(68.06±20.19)kg、(29.09±6.41)kg/m
2
、(30.02±12.22)kg、(42.40±8.61)%]均明显降低(
P
<0.05),而身高[(152.64±10.28)cm vs (151.61±10.15)cm]、无机盐[(2.70±0.66)kg vs(2.61±0.65)kg]均明显增加(
P
均<0.05),但身体水分[(28.07±6.27)kg vs (27.98±6.72)kg]、蛋白质[(7.50±1.68)kg vs(7.45±1.80)kg]、肌肉[(20.67±5.06)kg vs (20.50±5.44)kg]均无明显变化(
P
>0.05)。
结论
短期强化训练通过减脂作用有效达到控制肥胖儿童的体重,同时还有利于儿童身高的提升和体质增强。
7 582名城乡学生生长发育现况分析
田甜,薛建,李军
2014, 22(5): 508-511.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19
摘要
(
)
PDF
(5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7 582名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城乡差异,为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
根据山东省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数据,抽取7~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发育各项指标进行城乡比较。
结果
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和握力平均水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整体上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50米跑用时乡村高于城市;男生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乡村高于城市;女生耐力跑用时城市高于乡村。
结论
7 582名学生体格发育、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均存在城乡差异。
126例早产儿住院期间宫外生长情况评估
李晓,俞生林,高沙沙,刘志华,管欣娴,张明明,焦海妹
2014, 22(5): 511-514.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20
摘要
(
)
PDF
(5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出生时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和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的发生比例,并评估EUGR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本院NICU126例早产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宫内、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比例进行统计,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结果
126例早产儿出生时IUGR的比例为29.37%,出院时EUGR的比例占27.78%,其中SGA早产儿EUGR发生比例达54.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EUGR有关的高危因素包括出生胎龄小、低出生体重以及合并并发症等。
结论
NICU中早产儿IUGR、EUGR的发生比例仍较高。对其采取正确的、积极的早期营养支持,并防治早产儿常见合并症,对减少EUGR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淄博市城区3~6岁儿童骨强度测定分析
黄晓玲,王澈,李爱美,孙胜玉
2014, 22(5): 515-517.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21
摘要
(
)
PDF
(3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淄博市城区3~6岁儿童胫骨骨强度水平,建立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超声骨强度声速值(speed of sound,SOS)正常参考值。
方法
选择淄博市城区幼儿园参加体格检查的3~6岁儿童,根据月龄将7 920名儿童分为12组。采用定量超声仪测定儿童左侧胫骨中段SOS值,同时测量受检者身高、体重,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SOS在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且与年龄呈正相关(
r
=0.209,
P
<0.01),各年龄组男女童之间、各年龄组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之间SO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0.05)。
结论
SOS值与年龄相关,且具有性别差异,肥胖儿童SOS值较低,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建立儿童SOS参考值。
长沙市13~18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仇君,吴晓丽
2014, 22(5): 517-520.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22
摘要
(
)
PDF
(5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长沙市12~18岁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认识青少年肥胖问题的严峻性,为制定控制肥胖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09年9-12月期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12所中学和12所高中,共纳入13~18岁中学生16 843名,并按照WHO的要求测量体重和身高。
结果
本次研究的中学生共16 843名,超重人数1 703名,超重率为10.11%,肥胖人数838,肥胖率为4.98%,其中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952/8 149(11.68%)和751/8 694(8.64%),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578/8 149(7.09%)和260/8 694(2.99%)。不同性别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42.89,149.73,
P
均<0.001)。随着年龄增长男生超重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肥胖率一直呈现增加的趋势。女生超重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增加趋势,肥胖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结论
长沙市13~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高,存在性别差异,应该动员家庭、幼儿园/学校、社区在内的所有相关群体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肥胖发生。
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的婴儿系统管理效果分析
王爱平
2014, 22(5): 520-522.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23
摘要
(
)
PDF
(4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系统管理对母亲妊娠糖尿病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对98例母亲妊娠糖尿病婴儿组进行系统管理,早期干预,与110例儿保体检正常婴儿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在体格发育、智能发育和运动发育间的差异,并进行随诊。
结果
母亲妊娠糖尿病婴儿在体格发育、智能发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运动发育6、12月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502,1.753,
P
均<0.05)。对母亲妊娠糖尿病婴儿组进行干预治疗后,18月龄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母亲妊娠糖尿病在孕期严格控制血糖,婴儿出生后进行系统管理、早期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母亲妊娠糖尿病对婴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昆山市2009-2013年学龄前儿童肥胖流行病学分析
韩霞
2014, 22(5): 522-524.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24
摘要
(
)
PDF
(4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昆山市2009-2013年学龄前集体儿童肥胖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收集2009-2013年学龄前集体儿童“六一”体检资料,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χ
2
检验及χ
2
趋势性分析。
结果
2009年学龄前儿童肥胖率为4.80%,2013年为6.28%。2009-2013年间,学龄前期儿童肥胖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趋势
P
<0.05),男童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童(
P
<0.05),儿童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趋势检验
P
均=0.000)。城区儿童的肥胖检出率高于乡镇(
P
<0.05),私立幼儿园儿童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公立幼儿园(
P
<0.05)。
结论
昆山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应结合本地区流行病学特点,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肥胖发生率。
足球锻炼对10~11岁男童下肢关节肌力的影响
卢澎涛
2014, 22(5): 525-527.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25
摘要
(
)
PDF
(4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10~11岁长期足球锻炼男童和一般男童下肢肌力的差异。
方法
选取身高、体重相匹配,具有2年足球锻炼经验(足球锻炼组)和一般(对照组)男童各30名,采用德国IsoMed 2000等速测试仪,对两组受试者进行髋、膝和踝关节屈伸模式的测试。
结果
1)足球锻炼组的髋关节屈(
t
=1.314)、伸(
t
=1.972)和膝关节屈(
t
=1.897)、踝关节伸(
t
=1.128)峰力矩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2)足球锻炼组的膝关节伸(
t
=-5.812)和踝关节屈(
t
=3.064)峰力矩显著大于对照组(
P
均<0.01)。
结论
长期的足球锻炼显著改善了学龄男童膝关节伸肌、踝关节屈肌的力量,虽然对髋关节屈伸肌力有所改善但不显著。
重庆市两区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影响因素分析
何春燕,周晓军,肖年,王岚,周文正,蒋秋静,刘英惠,赵更力
2014, 22(5): 527-530.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26
摘要
(
)
PDF
(5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重庆市两区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简称早产组)与正常足月儿(简称足月组)母亲孕期膳食营养、孕期保健及生活方式,为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对460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460名足月儿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应用χ
2
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母亲的孕期营养、产前检查和生活方式,为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
早产组母亲孕期叶酸服用比例,孕期每天进食动物性食物、奶及奶制品、水果的比例和频率,进食动物性食物的平均量都低于足月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母亲在孕期是否服用钙片、多种维生素,主食量,每周进食蔬菜、蛋类、豆及豆制品的进食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早产组母亲产前检查的次数、在区县级医院进行产检的比例、分娩前体重均低于足月组,分娩时白细胞总数高于足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比较两组不同级别医院产检、被动吸烟、性生活、使用电热毯、孕期简单的体力活动等情况,以及分娩时中性粒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
结论
早产组母亲孕期膳食营养较足月组的差,孕期保健也不规范。建议孕母注意膳食营养,进行规范的孕期保健,减少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甘肃省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与喂养困难状况分析
刘月芬,黄蕾,张玲,何莉,朱瑛,毛红岩,李佳樾,刘红
2014, 22(5): 530-533.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27
摘要
(
)
PDF
(5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了解甘肃省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与喂养困难的状况,探索解决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问题的有效途径。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 6~36个月龄婴幼儿的喂养方式、喂养行为及喂养困难。
结果
1)喂养人喂养方式与喂养行为方面突出的问题是:50.6%将纯牛奶或纯羊奶作为母乳的替代物;56.5%在 6~12月完全断母乳;51.2%和15.8% 分别到7~8月和>9月开始添加辅食;72.9%对新添加的食物让婴儿尝试的次数<5次。2)不合理喂养与喂养困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的因素有:完全断母乳时间<6月;给婴儿吃剩饭;对不好的饮食习惯不矫正。
结论
西部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的问题在起步阶段就出现一些不正确的喂养观念与行为,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及早的向抚养人宣传科学喂养的理念及方法是丞待解决的问题。
2002-201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发生率的Meta分析
李美莉,王莉,石倩,毛馨,郑建中
2014, 22(5): 533-537.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28
摘要
(
)
PDF
(6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2002-2012年交通伤害发生率的情况,为预防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提供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及PubMed数据库,收集2002-2012年收录的有关我国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发生率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合并估计交通伤害发生率,按照性别、城/乡、研究地区和伤害标准进行亚组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价。
结果
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筛选出39篇,总样本量为637 330人,合并交通伤害发生率:1.38%(95%
CI
:0.90%~2.12%),亚组分析显示:交通伤害发生率男、女童分别为1.97%、1.66%,城市、农村分别为1.26%、1.32%,1996、2004版伤害标准分别为1.43%、0.64%,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为0.94%、2.30%、2.38%,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发生率在性别、城/乡、研究地区和伤害判定标准之间存在差异,应将男童、农村地区以及经济不发达的西部作为交通伤害的重点预防对象,同时有必要进一步统一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判定标准。
母孕期维生素D水平与婴儿体格生长的相关性研究
曾理,黎君君,沈红宇,朱微微,王宗杰,石淑华
2014, 22(5): 537-539.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29
摘要
(
)
PDF
(3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母孕期维生素D水平与婴儿体格生长的相关性。
方法
检测孕晚期孕妇血清和新生儿脐血的25-(OH)D;并测量出生时、3、6、8月龄婴儿的体格生长指标及3、6、8月龄胫骨超声骨强度。
结果
223例孕母血清25-(OH)D水平为(50.7±18.5)nmol/L,与婴儿体格生长指标无相关性;孕母与新生儿25-(OH)D水平呈正相关,并存在季节差异。
结论
孕期维生素D水平与婴儿体格生长无相关性。
昆山市外来工托幼机构儿童营养状况调查
万绪坤,童芝,童智敏
2014, 22(5): 540-541.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30
摘要
(
)
PDF
(2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为了解昆山市外来托幼机构儿童营养状况,促进针对该人群制定儿童保健的工作目标及完善工作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幼托机构体检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统计软件SAS 9.1进行分析。
结果
男女童总营养不良率为12.71%,贫血总检出率为7.70%。男女童总超重、肥胖率为8.19%、3.54%;男女童均以轻度肥胖为主,占肥胖总人数的69.31%,重度肥胖占12.87%。
结论
该市外来工托幼机构儿童营养不良、贫血、超重、肥胖等营养问题并存。
经验交流
2008-2012年鄂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张海林
2014, 22(5): 542-544.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31
摘要
(
)
PDF
(3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鄂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不良状况,为制订切实可行的眼保健措施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方法
2008-2012年对城区4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视力筛查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
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为14.1%,2008-2012年检出率分别为16.6%、14.6%、13.9%、14.0%、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44.9,
P
<0.01)。3~6岁各年龄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17.0%、14.6%、12.3%、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42.7,
P
<0.01)。视力不良儿童屈光状态以远视最多(占75.0%),其次为混合散光(占19.7%),近视 (占5.2%)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2 442.3,
P
<0.01)。
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问题不容乐观,家长、老师应重视儿童视力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对儿童的视力保健工作。
昆山市2013年学龄前期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调查
冯佩,韩霞,胡健伟,牛晓虎,许锬
2014, 22(5): 544-546.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32
摘要
(
)
PDF
(4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分析昆山市学龄前期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的状况,为提高学龄前期儿童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搜集2013年4-6月学龄前期儿童43 406例入学体检的相关资料,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χ
2
检验来探究学龄前期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的状况。
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学龄前期儿童营养不良1 347例,检出率为3.15%;贫血655例,检出率为1.53%。乡镇学龄前期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检出率均高于城区(
P
值均<0.05)。私立幼儿园儿童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公立幼儿园儿童(
P
<0.05)。
结论
昆山市学龄前期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的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济南市托幼机构儿童患病率和患病现状调查分析
马善晶,赵冬梅,杜京辉,袁夏,张静,李军
2014, 22(5): 546-549.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33
摘要
(
)
PDF
(5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济南市托幼机构儿童的患病现状,为预防儿童常见病,指导集体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2012年济南市1 203所托幼机构的儿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共检查了3~6岁的儿童139 176人,检出病例58 547例,常见病约10种。其中龋齿检出率最高,为24.15% ,其次为视力不良、肥胖、贫血等。城市幼儿园儿童龋齿、肥胖、视力不良、水痘检出率高于农村(
P
<0.01),而农村幼儿园儿童贫血、营养不良患病率较高(
P
<0.01)。公办幼儿园肥胖、龋齿、视力不良、手足口病检出率高于民办幼儿园(
P
<0.01),意外伤害发生率公办高于民办(
P
<0.05),而民办幼儿园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
P
<0.01)。实验示范园儿童龋齿、肥胖、视力不良患病率高于其他类别幼儿园,而二类以下的幼儿园贫血、营养不良患病率最高(
P
<0.01)。
结论
龋齿、肥胖、视力不良、贫血、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是危害济南市托幼机构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应作为集体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重庆市婴幼儿超重、肥胖危险因素分析
王丽,王念蓉,甘文玲
2014, 22(5): 549-551.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34
摘要
(
)
PDF
(4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婴幼儿超重、肥胖的调查,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重庆市两个城区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抽取1月龄儿童,并随访至18月龄,资料完整者1 949例,通过BMI评价分为正常组(1 635例)和超重肥胖组(311例)。对两组儿童进行基础调查及饮食调查,对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18月龄超重、肥胖率为15.96%,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出生体重(
OR
=2.07)、父亲超重(
OR
=1.07)、每周肉及菜摄入频率≥7次(
OR
=1.04、
OR
=1.05)、每周甜饮料>1次(
OR
=0.90)为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超重、肥胖的发生与高出生体重、遗传、不良的饮食行为等因素有关。肥胖的控制应该从出生时进行,对相关因素及早的进行干预。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49例分析
党桂娟,裴丹
2014, 22(5): 552-553.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35
摘要
(
)
PDF
(2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
方法
对49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以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治疗,每晚临睡前皮下注射0.15U/(kg· d)共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检查生长发育情况、骨龄、总甲状腺功能、TSH、血糖、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差异。
结果
49例患儿身高平均增加(5.8±2.3)cm,年生长速度由治疗前的(3.0±0.7)cm/年增加到(12.8±2.2)cm/年,但体重和骨龄无明显变化。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
P
<0.05)。
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矮小症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手段。
马鞍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情况调查
汪素美,刘倩琦,严双琴,顾春丽,李月霞,赵永华
2014, 22(5): 553-555.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36
摘要
(
)
PDF
(4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马鞍山市城区13所幼儿园3~6岁儿童3 891名进行测量身高、体重,以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20%,并排除继发性肥胖作为诊断标准。
结果
马鞍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超重的发生率为13.6%,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为7.86%,其中男童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χ
2
=10.546,
P
=0.001)。各年龄组间儿童肥胖总发生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
2
=19.504,
P
<0.001),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随年龄递增而增高,5岁上升明显。
结论
马鞍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较高,预防儿童肥胖重点应放在学龄前期。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
武一萍,郭纯全,初玉娟,刘小舟,佟小龙,徐韬
2014, 22(5): 556-558.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37
摘要
(
)
PDF
(4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知识、改善母乳喂养行为、降低母乳喂养母亲情绪焦虑的促进作用。
方法
选择202名纯母乳喂养婴幼儿的母亲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在婴儿满1、2、3、4月龄时,向母亲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母亲对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行为及自身焦虑情绪情况等相关资料,根据每位母亲问卷结果,对母亲进行面对面母乳喂养知识、喂养技巧、及情绪调节等相关宣教干预。
结果
经过4次健康宣教干预及随访,婴幼儿母亲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由8.43分提高到9.55分;母乳喂养时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的比例由73.3%提高到87.5%;母亲有焦虑情绪的比例由18.8%下降到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母亲母乳喂养知识,改善母乳喂养技巧、降低母亲情绪焦虑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个案报道
先天性肺未发育2例及文献复习
史春华
2014, 22(5): 559-560. DOI:
10.11852/zgetbjzz2014-22-05-38
摘要
(
)
PDF
(2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