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辉,季成叶,宗心南,等.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487-492.
[2] Zc L,Lc L.A comparison of target height estimated and final height attained between Swedish and Hong Kong Chinese children[J].Acta Paediatrica,1999,88(3):248-252.
[3] 蔡赐河,董彬,马军.中国汉族7~18岁青少年身高水平的地域差异及区域划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6):576-579.
[4] 李洪川,许良.我国学生体质发展南北差异动态变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3):57-62.
[5] 季成叶,范志红.中国0~6岁儿童BMI指数发育规律研究[J].中国优生优育,1994,3(2):104-110.
[6] 季成叶.中国高身材青少年的地域分布特点[J].体育科学,2000,20(1):89-92.
[7] 宗心南,李辉.中国儿童身高与体重的生长模式及简单数学模型的建立[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5):371-375.
[8] 蒋竞雄,王燕,连光利.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及身高保健方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11):963-965.
[9] 韩迪,徐勇.中国1985与2010年不同地区青少年身高体重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5):700-703.
[10] 江静,傅曼芬,邱定众,等.两种预测遗传终身高度方法的比较[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1):980-982.
[11] 宗心南,李辉,张亚钦,等.儿童青少年身高生长轨迹的回顾性混合纵向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9):655-661.
[12] 丁宗一,黎海芪,朱逞,等.儿童生长发育及其障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2):705-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