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政策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委会
主编/副主编介绍
在线办公
作者登陆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下载中心
综合收费平台版面费手机端缴费操作手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论文写作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编辑工作流程图
利益冲突声明表
作者贡献声明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知网
西安交通大学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9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1-07-1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笔谈
基因编辑与遗传代谢性疾病
罗小平, 应艳琴
2021, 29(7): 697-700.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965
摘要
(
)
PDF
(6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遗传代谢病在早期得到诊断。大多遗传代谢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基因治疗通过外源DNA序列导入,可能使遗传代谢病从基因水平彻底根治。各种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代谢病领域的应用均具有其优势与不足。在基因编辑技术的临床应用中需严格遵循相关的伦理制度。
科研论著
维生素D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与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成骨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易晓青, 韩田田, 刘红红, 王思思, 张蓉, 王爱荣, 肖延风
2021, 29(7): 701-70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685
摘要
(
)
PDF
(5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成骨细胞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矮小症的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12月确诊为GHD患儿83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随机选取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按年龄及Turner分期分为青春期前组和青春期组。测定其身高、身高标准差得分(HtSDS) 、骨龄等一般指标。用酶联法分别检测并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
3
、BMP-2、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25(OH)D
3
、BMP-2与OC、PINP、HtSDS、生长激素(GH)峰值、骨龄与年龄差值的相关性。
结果
青春期前GHD组和青春期 GHD组患儿血清25(OH)D
3
、BMP-2、OC、PI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
t
=4.282、7.162、3.940、4.832,
P
<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病例组25(OH)D
3
与OC(
r
=0.481)、PINP(
r
=0.473)、BMP-2(
r
=0.324)及GH峰值(
r
=0.545)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P
<0.05);BMP-2与OC(
r
=0.322)、PINP(
r
=0.415)及GH峰值(
r
=0.619)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P
<0.05);25(OH)D
3
、BMP-2与HtSDS及骨龄和年龄的差值之间无相关性(
P
>0.05)。
结论
GHD患儿骨形成处于低水平状态。GHD患儿骨形成标志物OC、PINP水平降低与其体内低维生素D、BMP-2水平密切相关。GH的分泌状态影响维生素D、BMP-2的水平。
儿童早期不同阶段生长速度对6岁时糖脂代谢的影响
李楠, 张爽, 刘慧坤, 张涛, 乔毅娟, 冷俊宏
2021, 29(7): 705-709.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087
摘要
(
)
PDF
(5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婴幼儿期快速生长对其6岁时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为有效预防儿童期和成年后发生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1日—2018年6月30日天津市50所市级管理的幼儿园的大班儿童9 719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检测儿童身高、体重、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回顾性收集其出生及2岁时的身长与体重等数据。定义两次测量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差值>0.67为快速生长,分析0~2岁和2~5岁两阶段的快速生长与6岁时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关系。
结果
0~2岁和2~5岁两阶段均为快速生长者在6岁时空腹血糖 [(4.78±0.45)mmol/L与(4.66±0.51)mmol/L] 和甘油三酯 [(0.96±0.44)mmol/L与(0.83±0.34)mmol/L] 均高于两阶段均为非快速生长者(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0~2岁快速生长
[OR
(95%
CI)
:1.343(1.040~1.733)]、2~5岁快速生长
[OR
(95%
CI)
:2.697(2.038~3.570)] 均为6岁时甘油三酯升高的危险因素(
P
<0.05)。
结论
儿童早期快速生长可能与儿童6岁时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升高有关。应重视儿童早期的适宜体重生长。
南京市7岁以下儿童上臂围及上臂围与 身高比值调查分析
笪笠, 鲍叶琳, 李璐, 童梅玲, 张敏, 陈玲
2021, 29(7): 710-712.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660
摘要
(
)
PDF
(3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2015年南京市7岁以下儿童上臂围及上臂围/身高比值 (AHtR) 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上臂围及上臂围/身高比值在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分男、女各21个年龄组,共测量8 682名7岁以下儿童的上臂围,与体格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上臂围在1~3月龄间增长速度较快,3月龄后增长逐渐缓慢;不同年龄组男童上臂围平均值均大于女童组,其中1月~、3~21月、2~<2.5岁、3~<4.5岁及5.5~<7岁组上臂围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前3个月,AHtR呈现随月龄增加上升趋势,此后随月龄增加逐渐下降。1月~<3岁各年龄组AHtR平均值范围为男童0.169~0.237,女童0.169~0.230;3~<7岁各年龄组AHtR中位数范围为男童0.150~0.160;女童0.140~0.160。上臂围均与体重、身长/高存在正相关性,与体重指数 (BMI)无相关性。
结论
南京市7岁以下儿童上臂围存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AHtR存在年龄差异,上臂围与其体重相关。
不同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儿童的人体成分分析
苏月月, 王虹, 李晴, 张晓琼, 邱明慧
2021, 29(7): 713-71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286
摘要
(
)
PDF
(4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儿童体成分的差异,为儿童健康评价提供线索。
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科体检的儿童1 185例,年龄3~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人体成分各指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营养状态与儿童体成分之间的关系。
结果
男童的体重、BMI、去脂体重、身体水分及基础代谢率均高于女童,体脂率低于女童(
t
=2.94、5.05、5.21、4.67、2.88、5.27,
P
<0.05);而身高和体脂含量在不同性别组间变化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男、女童的体脂含量、去脂体重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BMI随年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至6~岁)增加的趋势(
P
<0.05),按BMI变化趋势,儿童脂肪重聚年龄约5岁。男、女童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均随BMI增加而逐渐递增(男:
F
=33.28、29.81、33.02,女:
F
=28.57、13.38、24.55,
P
<0.05)。PBF与BMI评价儿童超重和肥胖有较高的一致性(
χ
2
=143.28、99.02,
P
<0.05),但PBF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更高(
P
<0.05)。
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儿童的人体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体成分对于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有较好的预警作用,是对儿童健康评价的有益补充。
妊娠期糖尿病与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贾朝霞, 赵永鲜, 黄丽丽, 王军华, 王朝, 武明辉
2021, 29(7): 717-720.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060
摘要
(
)
PDF
(4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宫内暴露于妊娠期糖尿病是否增加儿童3岁内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4年9月—2015年8月从北京市16个社区入组符合标准的儿童2 275名,从新生儿期随访至3岁。
结果
宫内暴露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儿童在1、2、3岁时的BMI均高于非暴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出生时为巨大儿(
OR=
2.01,95%
CI
:1.40~2.89)、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
OR
=1.09,95%
CI
:1.06~1.13)、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过多(
OR
=1.01,95%
CI
:0.99~1.03)是儿童1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P
<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
OR
=0.83,95%
CI
:0.71~0.98)是儿童1岁内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
P
<0.05)。出生时为巨大儿(
OR
=1.66,95%
CI
:1.07~2.58)、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
OR
=1.14,95%
CI
:1.09-1.18)、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过多(
OR
=1.02,95%
CI
:1.00~1.04)是儿童2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P
<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
OR
=0.61,95%
CI
:0.49~0.75)和纯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
OR
=0.61,95%
CI
:0.45~0.84)是儿童2岁内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
P
<0.05)。出生时为巨大儿(
OR
=1.89,95%
CI
:1.23~2.91)、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
OR
=1.14,95%
CI
:1.09~1.18)也是儿童3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P
<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
OR
=0.66,95%
CI
:0.54~0.81)和纯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
OR
=0.55,95%
CI
:0.40~0.75)是儿童3岁时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
P
<0.05)。辅食添加时间与3岁内儿童超重肥胖无相关性。
结论
为了减少儿童在3岁内发生超重肥胖,应严格控制孕妇孕前和孕期的体重,尽可能地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南京市1986-2016年7岁以下儿童肥胖检出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杨蕾, 黄芳延, 陈忆晴, 童梅玲, 池霞, 张敏
2021, 29(7): 721-725.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190
摘要
(
)
PDF
(5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历次“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中,南京市7岁以下儿童肥胖的数据,获得南京市儿童肥胖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分别在1986、1996、2006、2016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南京秦淮区及江宁区抽取10 000名以上7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格数据的收集,计算历次调查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肥胖及超重检出率。
结果
1)1986、1996、2006和2016年肥胖检出率分别是0.308%、1.76%、4.83%和4.42%。2006年检出率最高,2016年较2006年肥胖检出率略有下降。2)1996、2006、2016年7岁以下儿童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现先降低又逐渐增高的趋势,1、2岁组为最低点,从3岁开始随着年龄增长检出率逐渐增加。3)2016年南京市7岁以下儿童超重总检出率及各个年龄段的检出率均高于2006年。4)2006、2016年7岁以下肥胖男童的总检出率高于女童。
结论
儿童肥胖仍是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儿童肥胖的干预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儿童生长发育及与 动作能力感知的相关性研究
柳文婧, 李冬梅, 孙月宏, 赵晓娟, 方一钦
2021, 29(7): 726-729.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287
摘要
(
)
PDF
(5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大肌肉群动作发展对儿童生长发育及与动作能力感知的相关性,为全面评估儿童身心发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0月7~8岁儿童178名作为对象,所有儿童入院后均完成身高、体重测量;采用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试第3版(TGMD-3)对儿童的大肌肉群发展进行评估;采用儿童感知能力和社会适应量表(PSPC-P)对儿童感知身体能力进行测试;采用SPSS
Pearson
相关性分析软件对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生长发育、运作能力感知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7~8岁儿童中男性TGMD-3评分中移动性评分低于女性(
t
=7.391,
P
<0.05);控制性及TGMD-3总分均高于女性(
t
=5.327、6.481,
P
<0.05);8岁儿童中移动性、控制性及TGMD-3总分均高于7岁(
t
=6.035、7.121、6.092、
P
<0.05);7~8岁儿童中男性身高、体重略高于女性(
t
=7.091、6.436,
P
<0.05);男女童PSPC-P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8岁儿童身高、体重及PSPC-P评分均高于7岁(
t
=6.093、7.163、5.992,
P
<0.05);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中移动性、控制性及总分与儿童身高、体重及PSPC-P评分均呈正相关性(移动性
r
=0.745、0.737、0.762;控制性
r
=0.698、0.794、0.751;总分
r
=0.711、0.721、0.745,
P
<0.05)。
结论
7~8岁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生长发育、动作能力感知存在紧密的联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应增加儿童动作测量,全面评估儿童身体、心理全面发展。
基础科研论著
食欲素-A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中的作用
杨眉, 李海艳, 侯会丹, 韩敬, 陶月红
2021, 29(7): 730-733.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917
摘要
(
)
PDF
(4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食欲素-A(Orexin-A)对大鼠性发育和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瘦素(Leptin)、吻肽(Kisspeptin)水平的影响,探讨能量代谢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启动中的作用。
方法
2018年6月将100只5日龄的SPF级SD仔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5只):对照组,性早熟组,Orexin-A组,Orexin-A+食欲素受体1(OX1R)拮抗剂组。后三组皮下注射25μl的含达那唑(300μg/只)的乙醇与乙二醇的混合液1次,建立大鼠性早熟模型。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不含达那唑的乙醇与乙二醇的混合液1次。15日龄后,Orexin-A组、Orexin-A+OX1R拮抗剂组分别每天侧脑室注射1次0.5 nmol/L的Orexin-A 5μl和同浓度的Orexin-A 5 μl+30 nmol/L的OX1R拮抗剂5 μl。比较各组大鼠首次阴道开口时间和青春前期、青春期及青春后期3个时间段的血清性激素、Kisspeptin、Leptin水平。
结果
1)性早熟组大鼠首次阴道开口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H
=3.092,
P
=0.012);2)青春前期:Orexin-A组LH、雌二醇(E2)、Kisspeptin、Leptin水平低于性早熟组(
t
=-3.082、-2.476、-3.732、-3.289,
P
<0.05);而Orexin-A+OX1R拮抗剂组与性早熟组相比较,除Kisspept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4.486,
P
<0.05),其余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青春期:Orexin-A组LH、Leptin水平低于性早熟组(
t
=-2.469,
H
=-2.771,
P
<0.05);而Orexin-A+OX1R拮抗剂组与性早熟组相比较,各指标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青春后期:Orexin-A组Leptin水平低于性早熟组(
t
=3.674,
P
<0.05)。
结论
Orexin-A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Kisspeptin的表达来抑制HPGA的启动和进展。能量代谢与HPGA的启动具有相关性。
综述
儿童营养不足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相关性研究进展
张甜, 孙海玲, 张梅, 班博, 孙冰
2021, 29(7): 734-73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118
摘要
(
)
PDF
(4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儿童营养不足的情况在我国农村和贫困山区仍较常见,常因蛋白质与锌、铁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低体重、贫血等现象。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轴是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主要调控因素。本文主要总结了儿童和青少年营养不足对GH/IGF-1轴的影响,以及在评估GH/IGF-1轴时考虑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性。
婴幼儿喂养困难的研究进展
岳小静, 杜琳, 贾飞勇
2021, 29(7): 738-74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975
摘要
(
)
PDF
(5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喂养困难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喂养问题,病因繁杂,症状多样,但因喂养困难影响深远,因此早期合理喂养意义重大。目前其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尚缺乏共识,现本文就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影响因素、评估及干预作一综述,旨在明晰其研究现状。
维生素K与儿童骨健康的研究进展
陈淑玲, 赵瑾珠, 郝燕
2021, 29(7): 742-745.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085
摘要
(
)
PDF
(4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生素K与骨代谢的积极作用在成人中已经得到了证实,但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尚未深入研究。因此,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对维生素K的生物学特征、功能、维生素K调节骨代谢的作用机制及目前开展的与儿童骨健康相关的研究作一综述,为维生素K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于儿童骨健康提供依据。
维生素A缺乏与儿童感染性疾病
张莉莉, 李元霞
2021, 29(7): 746-750.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142
摘要
(
)
PDF
(6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生素A是人体生长发育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不仅参与机体新陈代谢,维持人体正常视觉反应,也维持黏膜上皮完整性,在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中发挥辅助抗感染作用。本文将对维生素A缺乏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简要概述。
稀土暴露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帅, 丁冶春, 张致千, 范小娜
2021, 29(7): 751-75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196
摘要
(
)
PDF
(6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稀土的广泛开采和应用,稀土大量进入环境和食物链中,人们或高或低浓度地接触稀土的机会越来越多,不断遭受着稀土体内蓄积所带来的健康问题。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稀土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但目前相关总结性综述较少。本文从稀土在儿童体内的蓄积分布及其暴露引起的健康效应两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儿童早期预防、及早发现或临床治疗稀土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研究
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 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万乃君, 张田, 张金, 孙慧慧, 商然, 师伟佳
2021, 29(7): 755-75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392
摘要
(
)
PDF
(4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长效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PEG-rhGH)和短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50例GHD患儿中20例给予0.2 mg/(kg·周) PEG-rhGH治疗(长效组);30例给予0.03 mg/(kg·d)短效rhGH治疗(短效组),疗程为56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6、28、56周评价两组患儿的身高、年生长速率、身高标准差积分 (HTSDS)、骨龄(BA)、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甲状腺功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胰岛素抵抗(IR)。
结果
长效组和短效组的生长速度在治疗28周时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
P
<0.05)[长效组:(3.67±0.81)cm/年至(14.05±2.30)cm/年,短效组(3.39±1.36)cm/年至(13.63±2.32) cm/年)],长效组较短效组提高更明显(
t
=2.114,
P
<0.05);治疗至56周长效组和短效组的生长速度分别为(10.98±1.01)cm/年和(10.77±1.48)cm/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第16周起两组患儿的HTSDS较治疗前出现显著改善(
P
<0.05),逐渐接近正常水平。从治疗第4周开始长效组HTSDS改善明显优于短效组(
P
<0.05),在观察过程中一直持续存在。两组患儿在治疗后IGF-1 SDS逐渐提升,至治疗16周开始较基线水平有显著提高(
P
<0.05)。疗程至28周开始长效组IGF-1 SDS较短效组在正常范围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在56周的治疗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PEG-rhGH对儿童GHD治疗有效,效果优于短效rhGH,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ASQ-3中文版和DDST两种儿童发育 筛查量表的一致性分析
黄鸿眉, 唐艳玲, 汪小容, 李廷玉
2021, 29(7): 759-76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60
摘要
(
)
PDF
(4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3)中文版和丹佛尔发育筛查测验(DDST)两种常用婴幼儿发育筛查量表在临床应用的结果一致性,为临床评估婴幼儿发育不良选择合适量表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1日—2020年4月30日期间在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355名儿童的ASQ-3中文版问卷和DDST筛查评估结果。比较两种筛查方法的阳性率,分析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语言能区和个人-社会能区4个能区发育筛查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ASQ-3量表筛查阳性率高于DDST量表,除大运动能区外,在精细运动能区、语言沟通能区、个人-社会能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
2
=28.942、6.424、60.634,
P
<0.05或<0.01)。
Kappa
检验对两种筛查方法进行一致性分析,4个能区
Kappa
值均在0.4以下,提示这两种发育评价筛查量表在4个能区的一致性均较低,大运动能区的
Kappa
值相对较高(
Kappa
=0.317,
P
<0.001)。
结论
ASQ-3中文版和DDST两种婴幼儿发育筛查量表临床应用于筛查3~60月龄的婴幼儿神经发育行为,筛查结果一致性低,亟需进一步研究指导临床应用,提高婴幼儿发育筛查量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王春华, 范桃林, 周文颖, 陈冬冬, 徐珑, 杨艳文
2021, 29(7): 763-76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877
摘要
(
)
PDF
(5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悬吊运动训练(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以期为该类型患儿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治疗部收治的59例DCP患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0例,悬吊组20例,研究组19例),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悬吊组行常规康复和SET,研究组行常规康复+SET+肌内效贴,3组患儿均治疗4个月。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4个月的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10 mMWS)]、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项(GMFM)]与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变化。
结果
治疗4个月后,常规组、悬吊组和研究组患儿在10 mMWS(
t
=3.249、4.042、7.761)、GMFM目标分(
t
=5.297、13.128、20.982)和BBS评分(
t
=4.025、7.289、6.394)上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
P
<0.01);治疗后,研究组在10 mMWS、GMFM目标分和BBS评分指标改善幅度最佳,并显著优于常规组和悬吊组(
F
=7.071、4.787、4.093,
P
<0.05)。
结论
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DCP患儿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儿童超重和肥胖与骨龄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高海涛, 王曦, 许琪, 王晓燕, 王建红, 张丽丽, 李晓萌, 李娜, 金娜, 金春华, 王琳
2021, 29(7): 767-771.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435
摘要
(
)
PDF
(5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骨龄与年龄的差值(BAD)在不同年龄儿童的分布特点,探讨超重和肥胖儿童骨龄发育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
对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门诊体检的21 699名6~18岁儿童进行体格评价和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骨龄评估。以WHO推荐的界值点将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BAD在不同年龄不同营养状况儿童的分布特点,探讨超重肥胖儿童骨龄提前的关键时点。
结果
就诊儿童以6~12岁学龄期儿童为主。男童占48.6%,女童占51.4%。正常、超重和肥胖儿童BAD>1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
2
=1 703.70,
P
<0.05),超重及肥胖组儿童BAD均值在多个年龄均大于正常组,6~11岁肥胖男童及6~10岁肥胖女童BAD均值>1。肥胖男童在6~12岁与13~15岁组之间B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9.47,
P
<0.05),且6~12岁肥胖组男童BAD均值>1。超重及肥胖女童在6~12岁与13~15岁组间BA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9.695、13.118,
P
<0.05),且6~12岁超重及肥胖组BAD均值>1。
结论
6~12岁儿童的BAD明显大于13~15岁儿童,且超重和肥胖儿童的BAD明显大于正常儿童,说明超重和肥胖儿童骨龄加速在6~12岁就已开始,骨龄提前对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及终身高的影响较大,应引起重视并给予干预。
发育迟缓儿童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研究
全琰, 罗荔, 陈玲, 韦雯曦, 陈莹睿, 刘萍, 张玉, 李红辉, 曾婷
2021, 29(7): 772-774.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208
摘要
(
)
PDF
(8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发育迟缓儿童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特点,为发育迟缓儿童的脑功能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9年11日-2020年6月应用8通道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检测13名发育迟缓儿童(发育迟缓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9例健康儿童(正常组)的脑功能情况,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两组儿童各通道多尺度熵(MSE)及前额区MSE均值的差异。
结果
发育迟缓组和正常组儿童前额区MSE均值分别为1.570±0.491、2.075±0.79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228,
P
=0.034)。两组儿童的MSE均值在3通道和8通道差异统计学意义(
t
=2.513、2.868,
P
<0.01)。
结论
发育迟缓儿童前额区自发脑信号的复杂性较正常健康儿童明显偏低,发育迟缓儿童存在前额叶双侧脑功能受损。
华南地区788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宁书尧, 陈文雄, 杨思渊, 李嘉铃, 梁华冰, 胡优秀
2021, 29(7): 775-77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812
摘要
(
)
PDF
(5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华南地区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且听力阈值正常儿童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为ASD儿童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将其与年龄及性别分布相匹配(
P
>0.05)的健康儿童诱发电位的听阈值、波潜伏期、波间期、Ⅰ-Ⅲ/Ⅲ-Ⅴ波间期比值及Ⅴ/Ⅰ波幅比值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如受试者一侧耳的听阈超过30 dBnHL,则该侧耳BAEP数据将被排除在两组之外。
结果
总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788例患儿及15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ASD组共有1 530耳以及对照组300耳的BAEP资料纳入最终分析。两组入选受试者在90 dB声刺激下均能分化出良好波形。1)ASD儿童的Ⅰ波潜伏期、Ⅲ波、V波潜伏期以及Ⅰ-Ⅲ波间期均较同龄儿童延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
=-2.006、-3.986、-2.552、-2.405,
P
<0.05);2)ASD儿童Ⅰ-Ⅲ/Ⅲ-Ⅴ波间期比值异常率(3.14%)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结论
ASD儿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存在特异性改变,尤其脑干传导时间的异常延长,提示ASD患儿存在脑干功能的障碍,可能导致相关信息传递的损害。
辽宁省本溪市青少年血压偏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陈永刚, 高青, 朴泰弘, 程明, 叶茜雯, 吴明
2021, 29(7): 779-78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999
摘要
(
)
PDF
(4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19年本溪市青少年血压偏高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控青少年血压偏高制定相应的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本溪市选择3 669名9~18岁青少年,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3 489名青少年完成调查。本溪市青少年血压偏高率为19.00%。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主要因素有年龄、超重与肥胖、住校情况和中高强度运动情况,其中14~18岁(
OR
=1.272,95%
CI
:1.041~1.555)、超重与肥胖(超重
OR
=2.126,95%
CI
:1.671~2.706;肥胖
OR
=4.444,95%
CI
:3.626~5.445)、不住校(
OR
=1.514,95%
CI
:1.099~2.085)、有中高强度运动(中高强度运动1~2 d
OR
=1.371,95%
CI
:1.039~1.808);中高强度运动3 d以上
OR
=1.437,95%
CI
:1.110~1.861)是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
P
<0.05)。
结论
本溪市青少年血压偏高率相对较高,应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其危险因素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发生。
经验交流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瘦素、网膜素-1和脂联素表达水平及意义
颜松, 刘芳
2021, 29(7): 783-78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299
摘要
(
)
PDF
(4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瘦素、网膜素-1和脂联素在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8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124例ICPP女童、86例单纯性乳房发育(PT)女童和100例健康女童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瘦素、网膜素-1 和脂联素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CPP组瘦素水平较高,网膜素-1和脂联素水平较低(
P
<0.05),PT组瘦素水平较高,网膜素-1水平较低(
P
<0.05);与PT组比较,ICPP组瘦素水平较高,网膜素-1水平较低(
P
<0.05)。瘦素、网膜素-1 和脂联素诊断ICPP的AUC分别为0.898、0.842和0.799,三者联合检测可将AUC提高至0.920;瘦素、网膜素-1 和脂联素鉴别诊断ICPP和PT的AUC分别为0.761、0.604和0.572,三者联合检测可将AUC提高至0.775。
结论
血清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和网膜素-1在ICPP的诊断及与PT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婴幼儿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研究
陈笑征, 李一辰
2021, 29(7): 787-790.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40
摘要
(
)
PDF
(4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婴幼儿超重肥胖的现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预防儿童超重肥胖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9—12月出生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母亲孕产期和儿童0~12月龄生长发育相关信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性别月龄别体重指数(BMI)为超重肥胖的评价标准,采用
χ
2
检验、
t
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婴幼儿超重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儿童3 018人,其中男童1 566人(51.89%),女童1 452人(48.11%)。6月龄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0.80%(326/3018)、3.48%(105/3 018),12月龄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0.11%(305/3 018)、 2.85%(86/3 0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前BMI≥25 kg/m
2
(
OR
=1.297)、妊娠期糖尿病(
OR
=1.215)、剖宫产(
OR
=1.617)、巨大儿(
OR
=1.154)、6月龄内非纯母乳喂养(
OR
=1.586)及6月龄内体重快速增长(
OR
=1.845)是12月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P
<0.05)。
结论
管理孕前体重、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及巨大儿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避免6月龄内体重快速增长对预防婴幼儿超重肥胖有重要意义。
血清脂溶性维生素水平与儿童特应性 皮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肖传柳
2021, 29(7): 791-793.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67
摘要
(
)
PDF
(3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与儿童特应性皮炎(AD)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有效防治儿童AD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的AD患儿64例为A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4例为对照组,通过SCORAD评分评估AD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VitA)和维生素E(VitE)水平,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3
[25(OH)D
3
]水平。
结果
AD组血清VitA和25(OH)D
3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986、4.312,
P
<0.05),AD患儿SCORAD评分为(37.8±15.3)分,轻、中、重度AD患儿血清25(OH)D
3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9.405,
P
<0.05),血清25(OH)D
3
水平与SCORAD评分呈负相关(
r
=-0.389,
P
=0.001),血清VitA和VitE水平与SCORAD评分无相关性(
P
>0.05)。
结论
AD患儿存在VitA、VitD缺乏或不足,血清VitD水平与A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基于倾向性得分配比的兰州地区汉族、回族乳母 母乳宏量营养素的比较
张永花, 王克玲, 石影, 王春萍
2021, 29(7): 794-79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59
摘要
(
)
PDF
(4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汉、回民族间母乳主要成分的差异,为促进母乳喂养、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本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招募乳母,收集乳汁,采用母乳成分分析仪进行脂肪、蛋白质、乳糖、干物质的检测,使用滴定法检测母乳钙的水平。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混杂因素,分析汉、回民族间母乳成分的差异。
结果
本研究纳入对象1 030人,其中回族43人。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得到匹配对40对。两组母乳能量、总蛋白质、乳糖、脂肪、钙及干物质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832、-0.629、-1.058、0.783、-0.758、1.217,
P
>0.05)。在相关分析及调整分娩年龄的偏相关分析中均发现,汉族女性母乳蛋白质水平随哺乳时间显著下降(
r
=-0.191,
r
'=-0.193,
P
<0.001);而回族母乳未观察上述趋势(
P
>0.05)。
结论
回、汉族乳母调查营养素无显著差异,但从变化趋势看,汉族母乳蛋白质随哺乳时间显著降低。
西藏山南儿童入园体检944例分析
薛寒, 李珑, 陈军, 次仁曲珍, 杜云青, 郭爽 , 里进, 胡汉宁, 李一荣
2021, 29(7): 798-80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126
摘要
(
)
PDF
(5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西藏山南市2019年儿童入园体检资料,了解山南市儿童入园前身体健康状况,为今后在当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保健奠定科学基础。
方法
收集2019年山南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944名2~6岁儿童入园体检资料,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龋齿、视力不良、贫血的患病情况。
结果
2019年山南市入园体检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90%(84/944),不同年龄段生长迟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16.519,
P
=0.01)。营养过剩检出率为4.45%(42/944),各年龄段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8.200,
P
=0.042)。龋齿、贫血、视力不良的检出率分别为48.52%(458/944)、17.76%(167/944)、47.56%(449/944),不同年龄段龋齿和贫血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
=54.271、14.031,
P
=0.003)。
结论
山南市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龋齿、贫血及视力不良的发生率较高,须受到家长及相关机构的重视,共同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加强人群干预。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来曲唑治疗青春期特发性 矮小症男性患儿的疗效观察
张蔷, 刘丽君, 李金英, 崔海静, 王轶婧
2021, 29(7): 802-805.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507
摘要
(
)
PDF
(5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青春期特发性矮小症男性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来曲唑对改善其预测终身高的影响。
方法
将河北省儿童医院2015年5月—2019年5月收诊的青春期特发性矮小症男性患儿60例,采用简单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30例为对照组(采用rhGH治疗),另外30例为实验组(采用rhGH联合来曲唑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年,收集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体格发育、生长速率、骨代谢指标改善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骨龄、身高、骨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年后,实验组患儿骨龄、骨碱性磷酸酶(BALP)含量低于对照组(
t
=6.537、9.290,
P
<0.05),骨钙素(BGP)、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Vit-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t
=4.501、4.269、9.230,
P
<0.05);预测终身高明显高于对照组(
t
=2.833,
P
<0.05),生长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来曲唑可以改善青春期的特发性矮小症男性患儿的预测终身高。
个案报道
14q32重复综合征1例的临床意义分析
张东光, 杨玉, 杨利, 谢理玲, 黄慧, 陈卡
2021, 29(7): 806-80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345
摘要
(
)
PDF
(8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