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建始,陈君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1):45-46. [2]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1-143.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2008年度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调查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2009:43-45. [4] 段渊,李月明,卢先,等.儿童健康管理及其评估模型初探[C].第五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暨第23届国际健康评估与促进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8:354-357. [5] 戴耀华,关宏岩.儿童早期综合发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4):327-329. [6] 梁爱民,杨海河,张晚霞.北京市社区0~12月龄儿童发展综合干预模式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2):896-900. [7] 许培斌,毕海静,宋晶.儿童保健一体化技术和质量保证[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0):4341-4342. [8] 毛美玲,王秀玲,逯保娥.临床路径应用于儿童保健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08,35(14):58-60. [9] 曾艳红,赵鹏,徐志浩,等.0~36个月社区儿童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3):171-173. [10] 李淑玲.北京亦庄地区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7):159-161. [11] 陈博文,腾红红.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试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74. [12] 孔桂花,王丽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团队的服务模式与效果[J].社区护理管理,2010,10(6):450-451. [13] 张建玲,王秀芹.儿童保健管理与信息发送系统医学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5,3(3):22-23. [14] 许培斌,宋苏萍.应用智能卡进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5年情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3):215-216. [15] 傅文,吴琼.儿童保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17(6):386-387. [16] Shaller D.Implementing and using quality measures for children's health care:perspectives on the state of the practice[J].Pediatrics,2004,113(1):217-227. [17] Anne CB,John PT.Quality measures for children's health care[J].Pediatrics,2004,113:199-209. [18] Guiscafre H.Quality improvement of integrated child health caremanagement after in service training for physicians[J].Family Practice,2003,20(1):74-76. [19] 许培斌,陈风香,梁冬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90-92. [20] 黄建始,陈君石.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溯源[J].中华健康管理杂志,2007,1(1):8-12. [21] 杨青,朱宗涵,张德英.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挑战和对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1):3-4. [22] 符美玲,冯泽永,陈少春.发达国家健康管理经验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3):235-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