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政策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委会
主编/副主编介绍
在线办公
作者登陆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下载中心
综合收费平台版面费手机端缴费操作手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论文写作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编辑工作流程图
利益冲突声明表
作者贡献声明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知网
西安交通大学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9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1-07-06
上一期
下一期
述 评
关注弱势儿童的发育行为和心理问题
杨玉凤
2011, 19(7): 585-586.
摘要
(
)
PDF
(3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笔谈
关注留守和流动儿童生理和心理社会适应的脆弱性
余小鸣
2011, 19(7): 587-589.
摘要
(
)
PDF
(5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已作为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开始备受关注。现有研究表明这两类群体存在生理和心理社会适应的脆弱性。建议社会、家庭和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积极营造有助于弱势儿童发展的支持性环境。同时拓展相关研究为制定政策和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科研论著
农村青少年逆境与累积逆境的发生状况研究
李玉丽,曹枫林,刘珊珊
2011, 19(7): 590-592.
摘要
(
)
PDF
(4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山东省农村青少年逆境及累积逆境的现状。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东、中、西部六个地区的1 200名农村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和青少年逆境调查问卷(包括家庭逆境、社区逆境、学校逆境和个体逆境四个方面)。 【结果】 考试紧张焦虑(51.7%)、父母物质滥用(34.8%)、目击交通事故(33.5%)、自己曾患病(31.6%)以及老师的言语伤害(29.8%)位居青少年逆境前五位,且家庭逆境平均发生次数要高于社区、学校和个体逆境的平均发生次数(
P
<0.01)。农村青少年累积逆境的发生率为79.6%,且男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4.10,
P
<0.05),仅有6.6%的青少年未曾遭遇逆境。不同性别间在兄弟姐妹不和睦、考试紧张焦虑、性虐待、目击火灾及交通事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 【结论】 农村青少年普遍存在逆境,且累积逆境较常见。应该重视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同环境,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和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逆境。
2~3岁农村儿童气质与父母养育方式对其同期及2年后行为影响的研究
朱雪娜,梁爱民,李东阳,闫淑娟
2011, 19(7): 593-596.
摘要
(
)
PDF
(5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北京农村幼儿气质、父母养育方式对同期儿童行为的影响及其随年龄增长预测作用的变化,以及行为问题的稳定性,为因材施教,减少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 在北京市5个区县随机整群抽取身体健康,使用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DST)筛查正常的2~3岁农村儿童,采用幼儿气质评估表(TTS),3~7岁儿童气质问卷(BSQ)进行儿童气质的研究,儿童抚养行为Q分类卡片了解养育方式,Achenbach的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2~3岁用,4~16岁用)追踪调查儿童行为问题。 【结果】 1)在儿童2~3岁时,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遗传因素,即儿童气质,气质对于内化行为的影响大于外化行为;家庭养育环境影响虽然显著,但预测作用很小;围生期危险因素主要对外化行为有影响。气质与养育情况及孕期情况结合可以提高方程的预测率;2)早期儿童气质的“节律性”与父母的“拒绝”相关,并对后期行为问题有预测作用;3)儿童内化、外化行为问题具有一定稳定性,外化行为问题的稳定性高于内化行为问题。 【结论】 儿童气质与父母养育方式对同期及2年后的儿童行为问题均有影响,行为问题自身具有稳定性。
未成年犯共患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调查研究
蒋苏华,邹小兵,谭伟棠,麦智广,张虹桥,黄柳开
2011, 19(7): 597-599.
摘要
(
)
PDF
(4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男性未成年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患病情况、亚型分布、行为障碍类型,为早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取在押男性未成年犯76名,采用Vanderbilt ADHD家长评定量表进行调查,诊断为ADHD的未成年犯41例纳入未成年犯组。取神经心理科门诊男性、初诊患者,采用Vanderbilt ADHD评定量表进行评定,诊断为ADHD者38例纳入对照组。 【结果】 未成年犯ADHD的患病率高。未成年犯ADHD亚型分布与普通ADHD青少年不同,以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为主。未成年犯组多动冲动型占51.22%,混合型占36.58%;而对照组注意缺陷型占39.47%,混合型占47.37%,两组亚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对照组ADHD合并外化性行为障碍和内化性行为障碍,其在亚型之间分布有差异。而未成年犯组ADHD合并外化性行为障碍和混合性行为障碍,其在亚型之间分布无差异。 【结论】 未成年犯共患ADHD率高,诊断和治疗ADHD过程中,应对ADHD进行区别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对其预后和转归有着重要意义。
沿海三城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干预中期随访效果评价
蔡泳,黄红,金星明,施榕,徐刚,叶秀霞,钱序
2011, 19(7): 600-602.
摘要
(
)
PDF
(4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沿海三个城市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干预的中期随访效果,探讨同伴干预效果的可持续性。 【方法】 从上海、三明、北海三所城市按照重点、普通和职业学校分层后随机抽取了18个班级的高中阶段学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实施预防艾滋病同伴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两周和一年的用相同的问卷实施调查。 【结果】 干预组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对安全性行为益处的认知以及安全性行为意向得分在干预两周及随访一年时均明显高于干预前(
P
<0.001),两周及一年时的各项得分也高于同期对照组。 【结论】 同伴干预在高中生中提高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认知和行为意向方面是有效的,并能维持较长时间。
北京市流动儿童健康知、信、行现况调查
郭利娜,余小鸣,安维维,王嘉
2011, 19(7): 603-605.
摘要
(
)
PDF
(4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流动儿童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完成对流动儿童学校健康教育的需求评估,为完善流动儿童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方法】 采用不记名的自我报告式问卷,对北京市两区的5所流动儿童学校的730名四~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流动儿童健康知识存在性别、年级差异(
P
<0.05);在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饮食卫生(24.11%做不到每天吃早餐,20.99%做不到经常吃蔬菜)、洗手卫生、口腔卫生(37.43%做不到每天睡前刷牙)等方面相对缺乏;93.38%的学生对健康教育具有明显需求。 【结论】 应加强流动儿童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和管理,积极培养流动儿童的健康意识,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高。
0~3岁早期综合干预培养婴幼儿健全人格的研究培养婴幼儿健全人格研究协作组
鲍秀兰,郑毅,孙淑英,王惠珊,王丹华,李月萍,黄小娜
2011, 19(7): 606-609.
摘要
(
)
PDF
(6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培养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影响, 为儿童的优育优教提供依据。 【方法】 2007年10月-2010年10月由全国21家医院共同参与进行0~3岁婴幼儿早期综合干预的协作研究,符合条件的59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1例)和对照组(293例)。两组均定期随访,干预组除一般养育指导外,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进行健全人格培养的个体化指导,并定期组织培训课程的学习等。在婴儿2个月内由父母填写人格量表(16pf),婴儿1~4个月和2.5~3岁完成儿童气质量表, 2.5~3岁时采用幼儿人格发展趋向量表(PTSC)、儿童行为量表(CBCL)、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家庭环境量表等标准化工具进行评估。 【结果】 干预组PTSC、CDCC、CBCL 、家庭环境各项平均分及气质特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干预组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早期干预能显著促进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0~3岁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
妊娠期高血压及儿童早期体重增加对3岁时血压的影响
花琛,解雅春,韩聪慧,王志明,刘丽,郑冬梅,王忠清,陈素芬,杨柳,张慧颖
2011, 19(7): 610-612.
摘要
(
)
PDF
(4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患者子代3岁时的血压及相关因素对其影响。 【方法】 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获取28例HDCP患者及其子代和34例正常妊娠妇女及其子代,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他们的基本情况。母亲通过体格检查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并计算BMI等。实验室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及血清尿酸。对子代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 【结果】 两组子代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母亲血压、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子代3岁时的血压无相关性(
P
>0.05);母亲目前的血脂异常、尿酸异常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等亦未见对子代血压产生影响(
P
>0.05)。儿童体重增加与儿童收缩压正相关(
P
<0.05),HDCP组与正常对照组子代体重增重未见差异(
P
>0.05)。 【结论】 本研究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其子代3岁时的血压无相关性,但发现其收缩压与生后体重增加之间存在正相关。
西昌市城区0~4岁儿童佝偻病现况调查
霍亭竹,杨尧,陈静,石艳,王西蓉,王勤,杨玉湘,吴康敏
2011, 19(7): 613-615.
摘要
(
)
PDF
(4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西昌市0~4岁汉族和彝族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于西昌市区随机选取来自5个幼儿园及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儿保科常规保健就诊的1 235名儿童进行常规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包括25-(OH)-D
3
骨密度,骨钙素、左手腕骨X拍片。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西昌市区0~4岁儿童佝偻病患病率为38.1%,婴儿佝偻病患病以早期、活动期为主,幼儿以恢复期、后遗症期为主。彝族儿童佝偻病患病率较高,血25-(OH)-D
3
水平明显低于汉族儿童。影响西昌城区儿童患病的因素主要有民族差异,彝族儿童患病因素有喂养及维生素AD添加方式。 【结论】 应加强婴幼儿营养性维生素D佝偻病的早期预防,尤其需加强彝族儿童健康管理。
长沙市12~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的调查分析
康如彤,钟燕,蒋耀辉
2011, 19(7): 616-618.
摘要
(
)
PDF
(4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长沙市儿童青少年儿童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的流行现状,为预防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18所中学生,对其初一至高二的全部学生进行血压和体格测量,并进行血压和营养状况的评价。 【结果】 1)18 922名12~17岁儿童青少年中,检出患高血压者1 276人,占6.7%;临界高血压者1 127人,占6.0%;2)儿童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舒张压(diatolic blood pressure, DBP)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2岁女生的SBP和DBP高于男生,但男生逐渐追赶,16岁时超过女生水平;3)就高血压发生率而言,男生高于女生,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高,但女生、较低年龄组临界高血压发生率较高;4)肥胖组的高血压和临界高血压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超重组,正常体重组的发生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69.348,
P
=0.000)。 【结论】 长沙市12~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男生血压增长速度较快,儿童高血压发生率与肥胖呈正相关。
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其意义研究
王莉,朱艳萍,李明霞
2011, 19(7): 619-621.
摘要
(
)
PDF
(4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 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对30例HPH患儿及30例胎龄、体重与HPH组相近的非HPH患儿(对照组)于生后第1、7天检测血清心肌酶谱,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PASP),作血气分析记录血氧分压(PaO
2
)。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生后第1天:HPH组患儿PaO
2
降低,PASP升高(均
P
<0.05);血清心肌酶谱增高(
P
<0.05),血清CK-MB与PaO
2
、PASP呈负、正相关(
P
<0.05);2)与对照组相比生后第7 d:HPH组新生儿PaO
2
、PASP及血清心肌酶谱恢复正常;血清CK-MB与PaO
2
、PASP均无相关关系(
P
>0.05)。 【结论】 HPH可导致新生儿心肌损害,心肌损伤时血清心肌酶谱升高,且与血氧分压及PASP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心肌损害。
城区婴幼儿肥胖综合干预研究
王文媛,赵桂兰,李玉芬,胡晓燕,傅平
2011, 19(7): 622-624.
摘要
(
)
PDF
(4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城区婴幼儿肥胖干预措施,为临床有效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制定适合社区儿保医生实施的婴幼儿肥胖干预方案,针对看护人开展婴幼儿饮食健康促进活动,干预周期为一年。 【结果】 干预组婴儿食物转换月龄晚于对照组,进食肉类、蔬菜及水果的频率多于对照组,进食甜饮料的频率少于对照组;随访一年后婴儿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儿童营养状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身长的线性生长无差异。 【结论】 城区婴幼儿肥胖干预方案适用于社区医疗保健机构,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7~12月婴儿注意的特点及与气质相关性的研究
冉霓,田新新,秦伟,衣明纪,傅芃,冯雪英
2011, 19(7): 625-627.
摘要
(
)
PDF
(4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7~12月婴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是否与气质存在相关性。 【方法】 75名正常婴儿给予球、车、书3个玩具,每个自由玩耍90 s,全程摄像,计算机回放录像,评估婴儿的注意时间包括专注注意和偶然注意的时间。4~12月婴儿气质量表由养育人填写,评定婴儿的气质类型及气质因子。 【结果】 对3个玩具的平均注意总时间为(28.8±12.9) s,专注注意时间(11.4±7.4) s,偶然注意时间为(17.4±8.3) s、专注注意短于偶然注意时间(
t =4.7,P
<0.01)。婴儿对3个玩具的注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两两比较显示,婴儿对书的注意时间多于对车、球的注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车与球之间的注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未发现男、女及按月龄分为7.0月~、9.0月~、11.0~12.0月三组间的注意时间差异。婴儿各气质类型间的注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注意时间与各气质维度无相关性。 【结论】 7~12月婴儿的专注注意短于偶然注意,婴儿对不同玩具的注意保持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意时间与其气质无相关性。
基础科研论著
缬沙坦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neph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影响
王军建,胡锐,毛云英
2011, 19(7): 628-631.
摘要
(
)
PDF
(6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neph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中的表达变化及缬沙坦对其影响。 【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24只和对照组12只。模型组大鼠尾静脉一次注射盐酸阿霉素(adriamycin, ADR)0.007 mg/g,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注射ADR 1周后尿蛋白定量>100 mg/24 h即算建模成功,共有20只大鼠建模成功,随机又分为肾病模型组和缬沙坦干预组,每组10只。缬沙坦干预组给予缬沙坦0.02 mg/(g·d)灌胃,1次/d,共4周。对照组和肾病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nephrin、VEGF的表达,并分析数据相关性。 【结果】 1)肾病模型组及缬沙坦干预组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VE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P
<0.05),但缬沙坦干预组上述指标均低于肾病模型组(
P
<0.05)。肾病模型组及缬沙坦干预组肾小球nephrin表达低于对照组(
P
<0.05),但缬沙坦干预组nephrin表达高于肾病模型组(
P
<0.05);2)nephrin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关系;VEGF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1)Nephrin及VEGF在阿霉素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缬沙坦可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出,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ephrin的表达及减少VEGF的表达有关。
综述与讲座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研究进展
王晓娟 综述, 郑晓边 审校
2011, 19(7): 632-6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更多的是从教育学、人口学、社会学等角度展开,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尤其是孤独感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从孤独感的概念出发,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成因,社会支持状况、具体体现及特点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为日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
儿童人偏肺病毒感染
苏渊,徐通
2011, 19(7): 635-63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近年来已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一样被认为是导致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探讨其流行规律、临床特征、选择准确的病毒检测和防治方法已是儿科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本文就上述议题作一概述,以引起临床医生对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谱中的这一新成员的重视。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
卢红霞 综述, 郭春燕 审校
2011, 19(7): 637-63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可引起缺氧缺血导致多器官系统的损害,进一步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残和死亡。目前有关新生儿窒息多器管系统损害机理的研究正受广泛重视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现就近年来对新生儿窒息多器管系统损害的研究作一综述。
不同出生体重婴儿生长速率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张玄 综述, 徐海青 审校
2011, 19(7): 640-64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了解生长速率有助于了解婴幼儿期体格发育增长的规律,科学地评价婴儿发育的速度,指导家长合理的喂养。不同出生体格状况的婴儿其生长速率亦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生长偏离婴幼儿的影响因素,能为其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研究与分析
山东省以人群为基础的亚健康出生新生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周凤荣,刘霞,张蓬,陈志欣,刘文祝
2011, 19(7): 643-64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山东省亚健康出生新生儿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统一的调查表及调查方式对1 073例亚健康出生新生儿和对照的父母进行了调查,应用SPSS软件对所有调查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新生儿亚健康出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母亲接触农药(
OR
=37.972)、母亲被动吸烟(
OR
=52.314)、妊高症(
OR
=41.858)、父亲接触化学物质(
OR
=37.972)、病毒感染(
OR
=32.967)、孕期饲养宠物(
OR
=25.338)、母亲年龄(
OR
=23.671)、保胎药(
OR
=11.213)、父亲吸烟(
OR
=8.420)、双胎妊娠(
OR
=8.058)、孕期服用解热镇痛药(
OR
=6.618)、母亲接触噪音(
OR
=6.585)、胎膜早破(
OR
=5.983)及孕期不良精神因素(
OR
=4.989)。家庭人均收入(
OR
=0.753)高是新生儿亚健康出生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亚健康出生新生儿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 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是降低亚健康出生新生儿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学龄儿童功能性便秘危险因素研究
熊淑英,孙晓勉,黄旭丽
2011, 19(7): 646-64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深圳市学龄儿童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的流行病学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学龄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学研究及预防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法,对深圳市小学儿童随机抽取1 786人进行问卷调查,对确诊功能性便秘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深圳市小学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为5.49%,偏食,嗜油炸食物,不吃或偶尔吃一些蔬菜,喜食肉类,睡眠质量差,多汗,心情焦虑烦躁,遗传,肥胖等9种因素为慢性便秘最具可能性的危害因素,其
OR
值均>1。 【结论】 从学龄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制定确实可靠的预防措施,达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的目的。
癫痫发作类型与睡眠障碍的相关分析
江志,张洁,宁泽淑,陈波,杨理明
2011, 19(7): 648-65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不同癫痫类型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探讨改善癫痫患儿睡眠质量的方法。 【方法】 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按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将癫痫患儿分为睡眠障碍组及对照组;进一步调查癫痫发作类型对睡眠的影响情况。 【结果】 共调查220例癫痫患儿,相关分析发现癫痫全面性发作、部分性发作及癫痫发作频率与睡眠障碍之间有轻度正相关,而经常睡眠中发作与睡眠障碍呈中度相关。 【结论】 癫痫发作类型与睡眠障碍存在一定相关性,但睡眠中发作对睡眠的影响更大,控制发作特别是睡眠中发作对睡眠质量的改善可能更有意义。
精氨酸、左旋多巴单日复合与两日序贯激发生长激素分泌的效果评价
金薇,潘萍萍,袁新华
2011, 19(7): 651-65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矮小儿童精氨酸与左旋多巴单日复合与两日序贯两种方式激发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分泌的试验效果。 【方法】 将77例矮小症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复合组(复合组)39例,精氨酸、左旋多巴清晨一次同时给予,复合进行GH激发;两日序贯组(序贯组)38例,精氨酸、左旋多巴分两天,序贯进行GH激发,以任一次测得的最高值为峰值,GH峰值>10 ng/mL为激发试验阳性;GH峰值<10 ng/mL,为激发试验阴性。比较两种方法激发GH分泌的峰值强度及阳性率。 【结果】 复合组GH峰值(15.55±7.50) ng/mL,阳性率82.0%(32/39);序贯组GH峰值(13.80±9.23) ng/mL,阳性率60.5%(23/38),阳性率复合组明显高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间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精氨酸左旋多巴单日复合GH激发试验有较高阳性率,能更好的激发GH分泌。
青岛地区围产儿先天缺陷二级预防现状分析
修新红,王晓明,陈玉华
2011, 19(7): 653-65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青岛地区围产儿先天缺陷二级预防现状,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青岛市出生缺陷三级监测网络信息,分析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全市住院引产和分娩的所有围产儿先天缺陷发生情况,分析二级预防措施对围产儿先天缺陷的影响。 【结果】 1)围产儿先天缺陷发生率为60.34/10
4
;2)围产儿先天缺陷发生前五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并列)、并指(趾);3)二级预防措施实施现状:缺陷儿的产前筛查率49.14%,B超筛查率88.20%,产前诊断率58.37%,产前检出率为63.95%;4)治疗性引产后围产儿先天缺陷发生率由60.34/10
4
下降为43.89/10
4
(χ
2
=20.14,
P
<0.01)。 【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能有效降低缺陷儿出生。
儿童呼吸道异物960例临床分析及防治对策
李向利,汤亚娥,汪立,李小英,周美红,孔德玲,康芳琴
2011, 19(7): 655-65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发病原因及种类,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2005年10月-2010年10月5年间收治的儿童呼吸道异物96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儿童气管异物的发生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比、地域分布、就诊情况、气管异物常见种类、异物所在部位、手术方式及治疗结果。 【结果】 75.63%儿童呼吸道异物发生于1~3岁幼儿,男童明显多于女童(
P
<0.001);73.96%儿童呼吸道异物来源于农村儿童(
P
<0.05);82.08%儿童呼吸道异物为花生、瓜子等植物性异物;经过手术治疗,治愈957例,死亡3例。 【结论】 加强儿童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关键,尤其是农村的婴幼儿童。
珠海地区5岁以下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耐药性的监测及分析
汪伟山,蔡桂丰,钟莹,周玉球
2011, 19(7): 657-66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5岁以下儿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的耐药性。 【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4 357例5岁以下儿童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的245株SAU,K-B法进行12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2009年的标准判断并采用WHONET5.4及SPSSl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结果】 1岁以内婴儿占95.1%,97.1%的菌株为门诊或住院48h内送检标本中检出,89%源于痰标本,引起的疾病88.6%为肺炎。耐甲氧西林SAU(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的发生率为17.6%。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不敏感率分别为93.9%、51.4%、67.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SAU。MRSA的耐药性高于甲氧西林敏感(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MSSA)(
P
<0.05),而新生儿与婴幼儿感染SAU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珠海地区5岁以下儿童感染的SAU中MRSA检出率不高。除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外,SAU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不高,苯唑西林仍是治疗该地区SAU引起儿童感染的价廉而有效的药物。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同亚型儿童生活质量研究
魏艳,张枫,杨洁,陆雪倩,王洁,章丽丽
2011, 19(7): 660-66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同临床亚型儿童的生活质量,并调查儿童生活质量与其智力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对符合DSM-IV ADHD诊断标准的653例儿童使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价儿童的生活质量,联合型瑞文测验(CRT)测试儿童的智力水平,了解ADHD儿童的生活质量状态以及与智力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ADHD儿童在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认知成分、抑郁体验、焦虑体验和总体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均<0.05 );在学校生活方面,注意缺陷型ADHD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1);在总体满意度,注意缺陷型ADHD、混合型ADHD的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瑞文成绩为中等的ADHD儿童在学校生活、对自我的认识、认知成分、焦虑体验和总体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低于高智力ADHD儿童(
P
均<0.05);在自我认识方面,中等智力的ADHD儿童低于智力良好的ADHD儿童(
P
<0.05)。 【结论】 ADHD儿童的部分生活质量受损,以注意缺陷型ADHD最明显,同时不同智力级别的ADHD,其生活质量不同。
深圳市盐田区2000-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李贤芬,陈稀
2011, 19(7): 663-66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掌握深圳市盐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并探讨干预措施。 【方法】 对2000-2010年盐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85‰,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1.82‰,新生儿死亡率为2.29‰,婴儿死亡率为3.10‰,1~4岁儿童死亡率为0.74‰;2)5岁以下各年龄组死亡构成为:早期新生儿死亡占47.4%,新生儿死亡占59.6%,婴儿死亡占80.7%,1~4岁儿童死亡为19.3%;3)具有常住户籍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91‰,流动户籍为5.4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
2
=12.31,
P
<0.01);4)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依次为:意外死亡、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肺出血和其他疾病。 【结论】 降低婴儿、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预防意外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需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管理。
珠海市6月龄婴儿超声骨密度与身长发育关系的调查分析
张筱佼
2011, 19(7): 666-66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婴儿生长发育期间身高的增长速度与超声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为探讨婴儿生长发育期间骨矿物质缺乏及预防早期佝偻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取2009年1月-2010年2月份门诊体检随机监测的6月龄婴儿531名。采用美国奥诺BMD-1000C型超声骨质分析仪进行婴儿胫骨SOS值测量,并采用Z值进行比较[Z值=(测值-均值)/年龄均值标准差],从而显示被测个体在同人群中的骨矿化状况。 【结果】 身长评价等级为下等及中上的6个月龄婴儿骨密度Z值与身长评价为其它等级的婴儿骨密度Z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6个月龄婴儿骨密度Z值的阳性率与身长评价等级关系顺位为:中+>中上>中>中下>上>下。 【结论】 应重点筛查身长评价等级为下等、中等达标及中等偏上婴儿的骨密度,有效维持婴儿的骨矿物质水平,防止生长发育期间骨钙缺乏及预防早期佝偻病的发生。
经验交流
基层医院NICU出院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研究
张丽范,郭小芳
2011, 19(7): 669-67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层妇幼保健院NICU出院高危儿规范管理的模式,评估其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 建立NICU出院高危儿随访中心,设置随访流程及干预模式,对2 505例建档高危儿随访、定期评价、咨询及指导,实施早期干预。 【结果】 2 505例高危儿规范管理后2年与2年前的建档数、第一次随访以及建档后半年、1年、2年随访率均有明显提高(
P
<0.001)。253名智力和运动发育偏差、发育异常的婴儿进行了医院和家庭相结合的方式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2岁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 建立高危儿监测网,统一管理,多学科合作并配合家庭式的干预模式,对改善高危儿生存质量是可行、有效的管理模式。
余姚市8月龄内婴儿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陈立锋,黄大利
2011, 19(7): 671-67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余姚市8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余姚市2005-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83例8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整理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05-2010年共发生8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83例,其中年龄在6~8月龄的45例,占总数的54.2%,<6月龄的38例,占45.8%;本地居民58例(69.1%),流动人口25例(30.1%)。 【结论】 将婴儿的初免年龄提前至6月龄,以降低8月龄内婴儿麻疹发病率。
新生儿呼吸衰竭病例对照回顾分析
田宝丽,翟淑芬,闫俊荣,郝贵竹,张瑞敏
2011, 19(7): 673-67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衰竭相关影响因素,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8例呼吸衰竭患儿和190例非呼吸衰竭患儿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与同期重症监护病房住院非NRF患儿对照比较,居住地、分娩方式、多胎妊娠、早产、母亲疾病、宫内窘迫、羊水吸入、缺氧缺血性脑病、出生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胎粪吸入综合征共12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控制和干预新生儿呼吸衰竭影响因素对降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发病率、病死率有着较大实际意义。
临淄区人民医院2001-2009年儿科住院患者疾病病种变化及分析
董翠香,韩征利,苗丽燕,张敏,边琳
2011, 19(7): 675-67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临淄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者疾病病种变化,为今后儿科医疗和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院2001-2009年儿科28 534例住院患者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住院人数逐年上升,疾病病种前5位分别是: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喘憋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肠炎,支气管肺炎居疾病病种中第1位,共6 166例,占9年间儿科住院总人数的21.61%,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支气管哮喘增长较快。 【结论】 9年间儿科住院患者疾病病种发生了变化,今后工作重点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的管理,继续强化儿童疾病的预防工作。
健康教育
景宁县2 660例2~6岁儿童乙肝免疫状况分析
王佩英,雷兴菊,蓝景艺
2011, 19(7): 678-67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景宁畲族自治县2~6岁儿童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状况,分析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为乙型肝炎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对2 660例在园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抗体,e抗原、抗体,c抗体检测,并对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查出 2~6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6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1 778人,乙肝e抗原、抗体阳性6例,c抗体阳性5例;6例乙肝病毒携带儿童都有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史。本县2~6岁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为0.23%,大大低于成人的携带率10%,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66.84%。 【结论】 乙肝疫苗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是非常有效的,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和防止母婴垂直传播可以有效预防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个案报道
Cornelia de Lange综合症1例报告
高延,洪琦
2011, 19(7): 679-68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